傳媒
中大港大率先應用3D打印技術於複雜心臟手術
2016年05月24日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及香港大學(港大)攜手率先在本港將3D打印技術應用於複雜的心臟手術,提升手術治療成效及安全性。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心臟科與港大工程學院機械工程系合作,將3D打印技術結合臨床應用,透過經病人食道超聲波造影所收集的數據進行3D重建,塑造出高仿真的複雜心臟結構3D矽膠軟體模型,協助術前規劃,為病人制訂個人化的介入治療方案。相關技術去年已應用於一宗複雜左心耳封堵術個案,患者康復情況理想,此案例已在醫學雜誌Circulation: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s發表。
協助術前規劃以制訂更完善治療策略
心臟結構複雜且因人而異,進行心臟介入手術的難度因而十分高。醫護人員可能需要在手術進行期間嘗試多於一次,才能確認放置治療儀器的最佳位置,導致出現心臟手術併發症甚至手術失敗的機率增加。
為解決這難題,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心臟科去年起將3D打印技術和臨床應用結合,先透過經食道超聲波造影取得的數據,從3D角度分析患者的心臟結構,再由港大工程學院機械工程系製作出3D矽膠模型,協助醫護人員作出術前規劃,制訂更完善的手術策略。
去年,一名於威爾斯親王醫院接受左心耳封堵術的78歲女病人,術前經食道超聲波發現其左心耳呈雙葉狀,這種結構增加了封堵術的難度,醫護人員必須有相當周詳的術前規劃,以求更準確地將封堵器放入病人左心耳的兩端。因此,團隊創新地利用3D打印技術來協助手術的計劃,並利用塑造出的3D軟體模型在術前模擬相關治療程序。
結果顯示,有關技術有助醫護人員於手術進行時更準確地將儀器放入最佳位置,減低出現併發症或手術失敗的風險。術後跟進及評估顯示患者情況良好。
有助患者清晰了解手術及培訓醫生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心臟科助理教授李沛威醫生指出:「利用模仿心臟軟組織的物料,按病人心臟結構塑造的3D模型,可協助醫生作出更完善的術前規劃,提高對患者心臟結構的掌握,患者本人也可對手術有更清晰的理解。而此技術亦可應用於其他複雜心臟手術及心臟專科醫生的手術培訓。」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心臟科名譽臨床助理教授張誠謙醫生也表示:「因為有3D打印技術的協助,臨床醫生可進行模擬手術,令複雜的手術得以順利完成,這對處理具挑戰性的介入治療個案有很大幫助。」
對於3D打印技術與臨床醫學結合的發展,負責提供是次技術,塑造出心臟結構3D矽膠模型的港大工程學院機械工程系助理教授郭嘉威博士表示:「幾何模型及3D打印技術的先進配合能令心臟科醫生在進行複雜心血管治療時,無論在安全性、精確性及效能上,均能提高信心。」
李沛威醫生補充,團隊於未來會收集更多資料和數據,以進一步確定及研究3D打印技術於心臟疾病治療上的應用。有興趣人士,可電郵至[email protected]了解更多詳情。
傳媒查詢:
香港大學工程學院執行主任(發展及對外關係)劉礎瑩小姐 (電話: 3917 1924)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助理傳訊經理陳凱迎小姐 (電話:2632 4375)
中大及港大的研究人員,攜手率先在本港將3D打印技術應用於複雜的心臟手術,提升手術治療成效及安全性。左起: 中大醫學院心臟科名譽臨床助理教授張誠謙醫生、中大醫學院心臟科助理教授李沛威醫生及港大工程學院助理教授郭嘉威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