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
港大教育學院言語及聽覺科學系發表「使用重複高頻透顱磁場刺激治療語言和吞咽障礙」研究結果
2012年05月16日
過去的國外研究顯示,約有50%慢性腦中風患者將罹患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礙。根據醫院管理局2009-2010年度報告,每年約有23,700宗腦中風病症,據估計其中大約有11,850位病患者可能在出院後仍有吞咽障礙。
吞咽障礙可能導致患者營養不良、脫水、降低生活質素甚至致命。目前的治療方法包括:改變食物和液體的狀態、改變餵食的姿勢、口部肌肉強化訓練或是感覺刺激訓練等。在一些嚴重的病例中,病患可能需要用經過鼻腔插入胃部的飼管餵食或者是直接以「胃造口」灌食。目前,有關使用這些治療方法對改善腦中風病患吞咽功能的成效的數據很有限。港大教育學院言語及聽覺科學系吞咽研究所目前正進行一項試驗研究,目的是為中風患者研發新的吞咽治療方法。
重複高頻透顱磁場刺激(TMS)是一種無創性的腦刺激方法,能夠調節大腦皮層的神經活動。近年來,澳洲昆士蘭大學神經性語言障礙中心的研究員探究將此項技術用於治療包括腦中風和帕金遜症在內的神經疾病所引起的吞咽及語言障礙。在一連串臨床實驗中,他們已經證實TMS有效治療失語症和帕金遜症所引致的運動性言語障礙,而傳統的治療方法卻不起作用。基於這些發現,TMS將有可能是對神經性語言障礙和吞咽障礙的革新治療方法,提高這些神經疾病病患者的治療成效和生活質素。
此試驗研究是言語及聽覺科學系其中一項與Bruce Murdoch教授合作的研究,他是港大的客座研究教授,亦是澳洲昆士蘭大學神經性語言障礙中心主任。此項研究針對利用TMS以改善腦中風和帕金遜症患者的語言和吞咽問題。港大推行這項研究將有助研究員進一步掌握TMS用於不同文化和語言背景(即英語和廣東話)族群的療效,同時也擴增了這多元中心研究的數據庫。港大將擴展研究,探討使用TMS對治療中風後有吞咽障礙的病患的治療作用。此具前瞻性的研究將使港大走在語言和吞咽障礙的神經康復領域的前線。
傳媒查詢,請聯絡港大教育學院助理教授陳文琪博士(電話:2859 0561/ /傳真:2818 9984/ 電郵:[email protected]) 或發展及傳訊經理Ms Queenie Wong (電話:2219 4270/手機:9220 5840/傳真:2540 6360/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