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港大醫學院)研究團隊發現,特定的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變異體與鼻咽癌之間存在顯著關聯。鼻咽癌在南中國地區尤為常見,被視為該癌症的流行區,其發病率至少比世界上非流行區高出20倍。有關研究成果已發表在《病原體 PLoS》期刊上(按此瀏覽期刊文章),為未來的科學研究奠定了基礎,對人口篩查和診斷測試具有潛在應用價值。
鼻咽癌又稱為「廣東癌症」,在廣東、香港等南中國地區及東南亞尤為普遍,主要影響30至60歲的男性,其成因與多種因素有關,包括遺傳、環境和病毒。研究人員指出,由於已證實EB病毒與鼻咽癌有百分百的關聯,因此有必要深入探討EB病毒在鼻咽癌發病機制中的作用 。
背景
EB病毒與鼻咽癌的發展密切相關。然而,近期由港大醫學院及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團隊進行的研究顯示,某些EB病毒變異體可能會增加個別人士患上鼻咽癌的風險。鼻咽癌通常在疾病晚期診斷出來,早期檢測將顯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並減少治療帶來的長期副作用,因此持續研究和提高公眾對鼻咽癌致病因素的認識十分重要。
研究結果及意義
港大醫學院研究團隊利用香港兩個數據集和廣東一個數據集進行了全基因組關聯研究的綜合分析,這些數據集包括總共279個鼻咽癌患者和227個健康人群的EB病毒基因組序列。研究顯示,約七成鼻咽癌患者存在高危的EB病毒單體型,而在健康人群中僅約三成人攜帶此EB病毒。研究團隊進一步發現,透過分析九個與高危EB病毒譜系相關的基因標記,可能有助預測鼻咽癌的存在,意味著這些基因標記未來可能成為鼻咽癌篩查和診斷的新方法。
首席研究員、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兒科及青少年醫學系蔣國誠教授認為,該研究識別出一種特殊的高危EB病毒譜系,為未來研究鼻咽癌的發病機制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時有助在香港和中國南部等流行區開發針對性篩查和診斷測試,最終改善患者的治療結果。蔣教授表示:「通過分析在中國南部的大量數據集,我們確認EB病毒基因組EBER2區域附近的特定遺傳變異與鼻咽癌有關。這些高危變異緊密相關,形成一個更大的高風險組合。」
研究團隊
該研究由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副教授兼首席研究員蔣國誠教授,和同系的楊萬嶺教授共同帶領。主要研究團隊成員包括黃家和博士及許貴峰博士。其他港大醫學院合作研究人員包括臨床醫學院臨床腫瘤學系的鄺麗雲教授和龍李梅瑞教授。
鳴謝
該研究由特區政府醫務衞生局醫療衞生研究基金資助,並獲得研究資助局卓越學科領域計劃的鼻咽癌組織庫支持,並提供額外的鼻咽癌樣本。
傳媒查詢
請聯絡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