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2年,香港共有61,557人離世。病人在生命晚期,有林林總總的醫療及照顧選擇。然而,病人在臨終階段時未必有能力去決定或表達意願,而家人亦未必能就醫療和照顧選項達致共識,導致病人和其家人情緒受困擾,倍感壓力。
及早預備晚期照顧計劃、尊重病人意願以及有效地讓病人、家屬及醫護團隊溝通和討論最適切的照顧方向是十分重要。政府最近在憲報刊登《維持生命治療的預作決定條例草案》,旨在訂立相應法律框架,為病人和家屬提供全面的晚期臨終照顧服務。當中,「預設醫療指示」正是尊重病人選擇以及提高臨終病人生活質素的重要政策措施。
有見及此,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及策劃的「賽馬會安寧頌」計劃,其下合作院校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醫務衞生局於今日(1月27日)在大館賽馬會立方合辦「賽馬會安寧頌」安寧照顧講座 - 《維持生命治療的預作決定條例草案》知多啲 - 社區講座系列的第一場講座,為未來數月舉辦的五場社區講座系列揭開序幕。
參與是次講座的講者嘉賓包括:
- 醫務衞生局副局長 李夏茵醫生
- 醫務衞生局副秘書長 李力綱先生
- 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臨床腫瘤科顧問醫生 楊美雲醫生
- 香港賽馬會慈善事務主管(健康社區) 陳載英女士
-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系主任及「賽馬會安寧頌」計劃項目總監 周燕雯教授
是次講座有約140名公眾及業界人士參與。醫務衞生局副局長李夏茵醫生於活動的歡迎辭中就《維持生命治療的預作決定條例草案》的背景作簡單介紹。李醫生認為有需要讓市民大眾更了解條例草案的內容,並積極推動生死教育。因此很榮幸今次與「賽馬會安寧頌」計劃合作舉辦是次社區講座系列。她亦強調局方於未來將會有更多公眾教育活動,加深市民大眾對條例草案及生死教育的認識。
香港賽馬會慈善事務主管(健康社區)陳載英女士在歡迎辭中認為安寧服務發展需要多方面支持方能成功推行。在過去八年,「賽馬會安寧頌」計劃一直與政府緊密合作,提供具指標性的參考,希望能夠回應本港對於在社區安寧的實際需要。她期望往後的講座系列能繼續向市民大眾介紹條例草案的內容,解答及釋除大眾對條例草案的疑慮。她又表示協助建構健康社區是香港賽馬會重點推動的五大範疇之一,馬會會繼續積極探索更多不同的項目,協助大眾獲得更完善的醫療保健服務。
醫務衞生局副秘書長李力綱先生接著就《維持生命治療的預作決定條例草案》作詳細介紹。李先生指出是次立法目的是希望尊重病人意願,從而提升晚期照顧的質素。他提到簽訂預設醫療指示的程序以「慎入易出」的原則實行。
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臨床腫瘤科顧問醫生楊美雲醫生分享前線醫護人員在他們工作中了解人口老化所帶來的現象。她分享到預設醫療指示可用作與晚期病人打開話題的工具,讓患者能預先為自己在人生最後階段決定是否接受維生治療,亦可協助家人在晚期病人清醒時了解和商討其意願,以令病人在被搶救的時刻,家人及醫護人員能按病人的意願提供切合病人意願的醫療程序。
整個講座反應相當熱烈。在最後的問答環節中,參加者踴躍向講者發問,而講者亦積極解答相關問題。
有關「賽馬會安寧頌」
隨著香港人口老化,晚期病患長者人數不斷攀升,公眾對社區晚期病人護理服務的需求亦日漸增加。為此,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撥款近5.2億港元,於2016年開展推行為期十年的「賽馬會安寧頌」計劃,協助改善社區晚期護理服務的質素,以及為相關服務的專業人員提供培訓,並舉辦公眾教育活動。
「賽馬會安寧頌」結合跨界別力量,聯繫社區及醫療系統,強化現有臨終護理服務。計劃會在社區及安老院舍推行安寧服務,為晚期病患長者提供全面的支援,讓他們可以在充份知情下作出合適的臨終護理選擇,提升他們的生活質素。詳情請瀏覽http://www.JCECC.hk/
傳媒查詢:請聯絡
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鄧肇倫先生 (電話:3917 1260/ 6023 6711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