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港大)遙感和景觀學者聯合清華大學研究人員,首次開展居民接觸綠化的機會(即綠地暴露水平)和公平性(即綠地暴露公平性)變化的全球研究,強調了21 世紀前20 年城市化對居民綠地受惠水平的積極影響。
目前,全球一半以上的居民生活在城市環境,且每天近 20 萬新居民湧入城市。眾多研究表明城市綠地對居民具有重要意義,有利於促進居民心理和生理健康的作用,此外還是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城市綠地建設對於實現城市的健康及可持續發展尤其重要。
都市化進程對居民接觸綠化的機會(即綠地暴露水準)有深遠影響。工業時代早期,城市綠地通常僅由私人或專屬機構(如教堂、清真寺和寺廟)提供,進入快速城市化階段後,大面積的建設用地取代了原有綠地。隨著對城市治理手段和土地開發監管的重視,人們開始透過制定城市綠地方案來改善綠地不足的問題。然而,這兩個過程,即綠地被建設用地取代到從新規劃綠地的過程,涉及的綠地暴露水平和綠地暴露公平性的變化,當中的關係並不清楚,也未曾在全球尺度上進行過系統研究。
港大學者與清華大學研究人員開展的研究,首次探討了全球尺度下的綠地暴露水平和綠地暴露公平性問題,重點關注21 世紀城市化進展的前二十年。研究結果顯示,全球大城市的綠地暴露公平性有所提高,這發現同時揭示了都市化對綠地建設起著積極作用,讓更多人可享有綠地。研究結果已在學術期刊《自然通訊》上發表(連結)。研究團隊並提出了城市化對城市環境社會公平性影響的不同見解,有助未來的城市綠化工作。
研究團隊運用30 米空間分辨率的陸地遙感衛星影像繪製長時間序列的全球城市綠地覆蓋圖,結合人口密度分佈建構城市居民接觸綠化的機會模型,量化2000 年至2018 年居民接觸綠化(綠地暴露水平)及公平性(綠地暴露公平性)的變化。團隊選取全球 1,028 個城市,劃分為全球南方城市(發展中國家)及全球北方城市(已發展國家)進行分析。
研究結果表明,過去二十年間綠地覆蓋率大幅提高,居民接觸綠化的機會也得到提高,這一變化使得綠地暴露公平性明顯有所改善。此外,全球南方城市和北方城市之間綠地暴露不公平性的減少速度有顯著差異,全球南方城市的減少速度幾乎是全球北方城市的四倍。研究團隊解釋,綠地覆蓋率作為綠地供應的重要衡量指標,在促進綠地暴露公平性的長時間變化上發揮着主導作用。
研究的首席研究員、港大園境建築學部助理教授陳斌博士說:「我們先前在《自然通訊》上發表的研究成果強調全球北方和南方城市之間綠地暴露公平性的差異(連結),此次研究進一步補充和完善,提供了一個全面、縱向的視角,展示了城市居民接觸綠化機會及其社會公平性隨時間變化的本質。」
陳博士認為這項研究有兩個重要貢獻。一是揭示了綠地暴露公平性的變化趨勢,反映在基尼、阿特金森和泰爾系數(Gini, Atkinson, and Theil coefficients)等量度不平等性的指數的下降。二是觀察到全球北方城市和南方城市在綠地暴露公平性變化上的顯著差異。「這些發現證明了全球城市在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11(建設包容、安全、韌性和可持續的城市和人類居住區)方面正在取得積極進展。」他補充說。
團隊成員,港大建築學院院長、城市規劃與發展經濟學教授Chris Webster說:「研究表明城市進入21世紀新時期發展,有一個積極的開始,我們的研究有助於城市開發建設與綠地規劃之間實現動態平衡,透過長時間序列分析綠地覆蓋、綠地供應、綠地不足的熱點地區以及影響綠地的各項社會經濟因素等,使得綠地更好服務於居民。」
「如果此研究分析的時間跨度更長,我們甚至可以檢驗備受爭議的環境庫茲涅茨曲線。」Chris Webster補充說。
港大副校長(學術發展)、地理系及地球科學系全球可持續發展教授宮鵬指出,全面的城市綠地策略,不僅要增加綠地數量,還要提高綠地的質量,才能更好的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他説:「研究的結果,及時為政府、發展商,城市規劃師和景觀設計師提供了寶貴意見。」
宮教授特別提到港大最近成立的兩個開創性研究中心:城市系統研究院(USI)和氣候與碳中和研究院(ICCN),强調港大一直致力於推動與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一致的科學研究,作為重要的實踐行動。
在此連結查閱論文全文: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3-41620-z
關於研究團隊
這項研究由香港大學建築學院園境建築學部的未來城市與可持續環境實驗室(FUSE)主任、城市系統研究院和同心基金數據科學研究院陳斌博士領導。合作學者包括香港大學建築學院園境建築學部研究助理教授吳勝標博士、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徐冰教授、香港大學建築學院、城市系統研究所和同心基金數據科學研究所香港城市實驗室Chris Webster教授,以及香港大學地理系、地球科學系、城市系統研究院和氣候與碳中和研究院宮鵬教授。
研究獲香港大學HKU-100學者基金、戰略性跨學科研究計劃種子基金、香港研究資助局的傑出青年學者計劃(編號:HKU27600222)和優配研究金(編號:HKU17601423)、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編號:2022YFB390370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學基金(編號:42201373)、可持續發展目標大數據國際研究中心(編號:CBAS2022GSP04)、香港裘槎基金會(編號:CAS22902/CAS22HU01)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編號:42090015)的支持。
關於 FUSE 實驗室
FUSE 實驗室旨在利用地理空間和遙感大數據、數據模型整合和先進的跨學科方法,研究城市環境變化、人類活動和公共健康之間的互動循環,最終目標是促進可持續發展。 FUSE 實驗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四個方向:(1)城市與自然環境變化;(2)人類與環境的時空互動;(3)環境與人類活動對公共健康的影響;以及(4)城市環境改善理論與適應途徑。
關於更多近期研究活動,可參閱網站:https://fuselab.hku.hk/
傳媒查詢
香港大學傳訊及公共事務處
尹慧筠 電話:2859 2600 | 電郵:[email protected]
吳婷 電話:3910 3612| 電郵: [email protected]
蔡建豪 電話:2859 2607|電郵: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