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三工作組在最新的報告中提出,重新造林可作爲緩解氣候變化一種以自然爲本的潛在解決方案。而剛完結的2022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7)在會後發表的沙姆沙伊赫實施計畫,也重申了保護及保育森林以實現碳儲存的重要性。
一項由香港大學(港大)和印第安納大學的地理和生物學學者的研究發現,森林中的冠層老樹有出色的抗旱和碳儲存能力,應給予優先保護。而多樣化的森林結構和物種組成,長遠可以提高森林抵禦未來乾旱及氣候變化的能力。
研究分析了五大洲近22,000棵樹木,發現森林冠層老樹較幼樹更能抵禦乾旱,從而更有助緩衝極端氣候的影響。研究結果指出保護現存成熟森林的重要性,不但有助維持森林生物多樣性,而且能確保碳封存的能力以減緩氣候變化。研究結果已在學術期刊《自然氣候變化》(Nature Climate Change)發表。
文章共同作者,港大地理系副教授李金豹博士指出:「過往針對老樹的大規模伐林以及近期植樹造林正逐漸改變全球森林的年齡結構,並更多以年輕樹木為主。而由於全球暖化,全球很多地區發生乾旱等極端氣候事件的頻率增加,這引起了人們對由幼樹組成的森林所帶來的影響的關注。」
「因應這些變化,我們需要深入了解,相對於同一樹種的老樹,幼樹應對乾旱的能耐。」論文的主要作者,印第安納大學博士,現密歇根大學全球變化生物學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歐峻峰博士說。
歐博士和李博士率領由氣候學家和生態學家組成的國際研究團隊,分析了來自五大洲119樹種共21,964棵冠層樹木的年輪數據,發現在乾旱時,年輕闊葉樹生長減少28%,較成熟的闊葉樹生長只減少21%,相差達7個百分點。在極端乾旱時,這生長差異更增加到17個百分點。相比闊葉樹,針葉樹對乾旱反應的年齡差異較少,這可能是因為針葉樹在長期進化後,已經更能適應乾旱的環境。
這種在乾旱時不同年齡樹木的生長差異,雖然看似無關重要,但對全球碳循環和碳預算卻有著重大的影響。森林由幼樹主導而由於幼樹的乾旱能力較弱,短期而言,乾旱對森林和碳封存的影響可能會變得嚴重。不過,由於幼樹有更好的恢復能力,長遠可能有利於碳儲存。
這項研究的一個獨特之處在於它專注於冠層樹木,從而排除樹木的高度和大小的干擾。此外,與森林底層樹木相比,冠層樹木在碳吸收和微氣候等生態系統功能方面具有更重要的作用。
除了歐峻峰博士和李金豹博士,研究作者還包括美國印第安納大學的 Justin T. Maxwell、Scott M. Robeson、Sacha M. O. Siani、Kimberly A. Novick 和 Richard P. Phillips;美國愛荷華大學的 Matthew P. Dannenberg;中國廣州大學的李騰博士;中國瀋陽農業大學的陳振舉博士和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及皮卡第儒勒凡爾納大學的 Jonathan Lenoir。研究獲得印第安納大學、香港研究資助局、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的資助,並部分來自禮來基金會對印第安納大學技術研究所的資助。
有關研究請參考《自然氣候變化》期刊
https://doi.org/10.1038/s41558-022-01528-w
傳媒查詢,請聯絡:
香港大學傳訊及公共事務處
尹慧筠 電話:2859 2600 | 電郵:[email protected]
吳婷 電話:3910 3612| 電郵: [email protected]
蔡建豪 電話:2859 2607|電郵: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