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港大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研究團隊發現一種由蛋白質FUT1引發、能促進癌幹細胞特性的全新信號傳導途徑,會增加肝癌細胞耐藥性與腫瘤復發機會。相關研究成果已於《臨床調查雜誌》上發表(按此瀏覽期刊文章)。
臨床統計發現,FUT1在肝細胞癌患者中通常會有過度表達情況,這情況與患者預後結果更差有關。然而,是次研究發現讓醫治肝細胞癌露曙光:集中處理FUT1以治癒肝細胞癌,並利用FUT1作為肝細胞癌患者的預後指標。
肝細胞癌是最常見的一種肝癌,在香港尤其普遍;其特徵是腫瘤生長迅速,而且體積龐大。然而,腫瘤最內層區域本應會因血液供應不足,而缺乏氧氣與營養,不利於細胞生長。但聰明的癌細胞及腫瘤可以誘導分子的適應性來突破生存環境的限制,繼續生長,從而令幹細胞表型轉向惡性。針對這癌幹細胞特性的機制進行研究,有助於我們掌握癌症治療失敗的原因及腫瘤復發的根源,為改進臨床治療策略提供了理論支持。
關於研究
研究團隊找到了一種細胞內蛋白質的新調控機制,該機制透過「岩藻糖化」的過程來修飾細胞內的蛋白質。這機制會限制葡萄糖,繼而令癌幹細胞特性加強,於是增加癌幹細胞的耐藥性,並令腫瘤復發。團隊也論證了FUT1的臨床意義——FUT1水平越高,肝細胞癌患者的存活率越低;抑制FUT1便能延緩腫瘤復發、自我更新及減輕耐藥性。
研究團隊還拆解了FUT1導致肝細胞癌的潛在分子機制:透過整合岩藻糖化肽的篩選及蛋白組學分析,鑒識了岩藻糖化的膜結合蛋白(CD147、EGFR、ICAM-1和EPHA2)。這些蛋白質在岩藻糖化後,會匯集在已解除了的肝細胞(AKT-mTOR-4EBP1)信號傳導上,並會經常在肝細胞癌上出現改變。如使用α-(1,2)-岩藻糖化抑制劑治療,可令肝細胞癌腫瘤對用於治療晚期肝細胞癌、減少由腫瘤誘發之細胞亞群的一線標靶藥物 (Sorafenib) 更加敏感。
發起是項研究的港大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副教授馬桂宜博士表示:「我們的研究結果顯示,FUT1是引致肝癌耐藥性和腫瘤復發新分子機制中的關鍵元素。針對FUT1就可以從根源上抑制肝細胞癌的腫瘤生長,這研究也奠定了新型治療方法的未來發展基礎。此外,FUT1過度表達和/或膜結合蛋白的岩藻糖化,也可能是肝細胞癌患者的預後指標。」
研究團隊
是項研究由港大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馬桂宜博士領導的研究團隊進行。團隊成員包括博士生龍浩珍女士,並在黃天樂博士、唐旻博士、周蕾博士、吳啟瑜博士、余華健女士及李其翰博士的協助下完成。其他參與研究的合作者包括港大醫學院外科學系盧寵茂教授和萬鈞教授、臨床腫瘤學系關新元教授、泛組學科研中心Rakesh Sharma博士、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病理科的雲徑平教授,以及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李建華博士。
鳴謝
是項研究得到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主題研究計劃(T12-704/16-R 及 T12-710/16-R)、協作研究金(C7026-18G)、食物及衞生局醫療衞生研究基金(07183206)以及創新科技署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合成化學暨分子生物學有限公司資助。
傳媒查詢
請聯絡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