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永續鄉郊計劃
榮獲「202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獎」
授予首設的「可持續發展特別貢獻獎」
2020年12月21日
香港大學、荔枝窩村培成堂及滙豐宣布,荔枝窩鄉郊文化景觀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獎」授予首設的「可持續發展特別貢獻獎」。
這個獎項申請是基於香港大學公民社會與治理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中心」)自2013年發起並落實的「滙豐永續鄉郊計劃」(以下簡稱「此項目」)。此項目獲得荔枝窩村和滙豐全力支持。獲頒這個獎項,標誌中心在構建創新的鄉郊永續模式方面的成就可嘉,為香港及其他地區樹立了基準。
這個獎項是參與各方共同努力的成果。大家對永續發展不但懷著堅定的信念,而且不畏艱辛地以行動實踐這份抱負。中心總監林維峯教授代表項目團隊表示:「荔枝窩活化模式謹慎處理社會和生態系統之間互相交織的關係;這個模式取得成功,證明協作對鄉郊永續發展發揮了強大的推動力。」
團隊對這個獎項引以為傲,並高興與項目的協作夥伴香港鄉郊基金、長春社、綠田園基金及香港特區政府環境局分享這份榮耀和喜悅。
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先生恭賀項目團隊說:「我衷心恭賀香港大學團隊的荔枝窩永續鄉郊活化項目榮獲UNESCO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大獎『可持續發展特別貢獻獎』殊榮!團隊聯同村民在偏遠鄉郊的復育工作,不遺餘力,更展現典範及感染力,令復育偏遠鄉郊的氛圍逐步由點連成線及面,深具意義。環境局/環保署轄下的『鄉郊保育資助計劃』在本年亦已批出約1,500萬元,資助香港大學公民社會與治理研究中心在荔枝窩相鄰的梅子林及蛤塘進行森林村落生態系統管理。我們期望未來與香港大學團隊在偏遠鄉郊復育方面,與村民等有進一步的協作,促進城鄉共融!」
滙豐香港區行政總裁施穎茵女士表示:「將可持續發展融入文化保育,是實踐聯合國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議程(UN SDGs)的重要一步。『滙豐永續鄉郊計劃』自2013年推出以來,我們已積極推動可持續創新,以及促進鄉郊可持續發展。滙豐一直與香港大學緊密合作,結合雙方在經濟、社會及環境方面的專業知識,延續本地鄉郊文化。這個協作計劃得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嘉許,我們感到非常榮幸,未來將繼續在社會各層面推動可持續社區轉型,傳承珍貴的文化遺產。」
為了突顯文化遺產在《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中對永續發展的貢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2020年初首設「可持續發展特別貢獻獎」,並更新獎項的評審標準,以表揚優秀保育項目對永續發展作出的重大貢獻。「可持續發展特別貢獻獎」嘉許能在所有評審標準上顯示出顯著成就,並對促進可持續發展有重大影響的傑出項目。評審團從今年亞太區九個國家共48個申請中,選出荔枝窩鄉郊文化景觀作為「可持續發展特別貢獻獎」的兩個得主之一。評審團讚揚此項目以創新方式推動鄉郊永續發展,「採用以自然為本的方案,從可持續發展的三個重要方向──經濟、社會與環境,全面復興這條歷史悠久的客家農村。」
荔枝窩村長曾偉業先生代表荔枝窩村委會「培成堂」向所有曾為荔枝窩的活化出力的人士表達感謝:「很高興原居民與香港大學及多個團體多年來在荔枝窩村的合作得到認同。各方的合作成功將這條荒廢的鄉村回復生氣。希望這個獎項可以鼓勵其他鄉村推動鄉郊永續發展。」
在荔枝窩的活化模式中,項目團隊視鄉郊地區是人類互動與環境動態渾然交織的一個「社會-生態系統」。這個模式持守數個原則,包括跨學科(應用各個專業和知識體系)、協作(與鄉郊地區內外的相關社群互動)、創新(與社區共同創建應對社會和環境挑戰的新穎解決方案)和韌性發展(從不同規模和範疇入手,因應環境轉變,持續培育社會創投項目和集體行動)。
身兼此項目始創人之一的督導委員會主席廖秀冬博士表示:「從荔枝窩的永續鄉村蛻變過程,我們彷彿見到伊甸園的縮影,那裏所有的生物共生共榮,充滿盼望。」
港大校長張翔教授說:「荔枝窩項目樹立了一個好典範,證明研究可為政策行動提供依據,從而發揮社會影響力;也展示了學術追求如何透過實務經驗變得更豐富多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嘉許我們在荔枝窩的成就,肯定了港大對實踐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承諾。我們將繼續與香港和亞太區內的熱心人緊密合作,以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社會。」
「滙豐永續鄉郊計劃」的成功還讓荔枝窩的活化獲得新的資源和支持,包括香港特區政府的「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支持長期監察荔枝窩各種生態環境的生物多樣性,以及「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的 「行政長官社會資助計劃」。
香港大學下一步的活化工作是擴大此項目的影響力,將以自然為本的相關知識和經驗轉移到香港其他鄉村以及區內其他地方,對天然或經人工改造的生態系統進行保護、管理和修復,以應對土地退化及生物多樣性下降等社會挑戰。除了採用鄉村群落的方式把荔枝窩的影響延伸到鄰近的梅子林村和蛤塘村,項目團隊還制訂了一個區域性參與策略,與亞太區的國際機構和大學合作,建立夥伴網絡,培養城市和鄉村的永續發展的知識、刺激不同創新意念,以及鼓勵實踐。贏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獎項正好為這個區域性參與計劃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獎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獎」於2020年初設立,旨在表彰亞太區內個人和團體在恢復、保護和改造具有遺產價值的地點方面所作的貢獻。這個獎項計劃的主要目的是表彰私人為恢復和改建歷史遺產所做的努力,並鼓勵其他財產所有者私人或通過公私合作夥伴關係在其社區內開展保護項目。為了突顯文化遺產在《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中對永續發展的貢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今年新設「可持續發展特別貢獻獎」,並更新獎項的評審標準。詳情請瀏覽:https://bangkok.unesco.org/theme/asia-pacific-heritage-awards
關於荔枝窩
荔枝窩是新界東北擁有400年歷史的一個偏遠客家村落,鄰近船灣郊野公園,是香港最佳的文化景觀之一,其文化及自然環境均對香港具有相當大的重要性。荔枝窩背山面海,擁有多元化的生態環境,包括成熟的風水林、次生林、灌木林、淡水河溪、農耕濕地、紅樹林、泥灘、岩岸和內海。這些生境孕育出各種生物,並提供了非常豐富的生態資源。與香港許多村落一樣,荔枝窩的人口在1960年代開始減少。「滙豐永續鄉郊計劃」成功吸引了對鄉郊永續抱持共同願景的公眾人士、持分者和機構攜手為鄉村活化作出貢獻。
關於滙豐永續鄉郊計劃
「滙豐永續鄉郊計劃」是香港大學公民社會與治理研究中心轄下的「永續坊」的旗艦項目,旨在為香港及其他地方的鄉郊地區培育永續發展模式。此項目於2013年開展了一個為期多年的復耕計劃,使荒廢的鄉郊文化景觀重現生氣,並透過與其他非牟利組織和公民社會機構共同協作,重建並提升荔枝窩的社區活力,為香港的鄉村開闢一條新的永續發展途經。詳情請瀏覽http://www.socsc.hku.hk/psl/laichiwo/
關於香港大學公民社會與治理研究中心
香港大學公民社會與治理研究中心於2002年12月成立,是香港首個致力研究公民社會本質、元素、動態和角色(特別是在治理上的貢獻)的研究中心。中心以建構永續社會為使命,以社群為本的創新方案,推動相關政策的討論和落實。
中心致力以知識為本的方式透過社區協作追求永續發展。藉著推行具影響力的項目,我們發展並試驗政策行動和方案,以應付政策挑戰,並帶動系統性改變,從而步向永續發展。詳情請瀏覽:https://ccsg.hku.hk/
編輯垂注:
在獲得這個獎項之前,此項目亦取得了許多本地和國際認可:
年份 |
本地和國際認可 |
2016 |
《Lonely Planet》把香港列為2016年亞洲十大最佳旅遊景點之第五位時,特別推介了活化中的荔枝窩。 「荔枝窩村在村民、學術界和保育人士的共同努力下,近年漸漸復甦,村中的稻田蔬地正審慎復耕,豬欄牛欄亦已重修復用。部分關閉多年的村屋也復修用作教育和研究設施。」 -- 《Lonely Planet》(取材自《Lonely Planet》的《荔枝窩──沙頭角最佳去處》一文) |
2016 |
政府於2016年12月發佈香港首份《生物多樣性策略及行動計劃》(BSAP),當中提及政府將鼓勵環境友善的農耕方式,並探索採用創新的辦法保育鄉郊地區。文件以荔枝窩的活化工作為例子,說明這些倡議可如何回應BSAP的多個行動範疇,包括「加強保育措施」、「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和「推動社會參與」。 |
2017 |
2017年先後兩份《施政報告》均以荔枝窩的活化模式為香港鄉郊活化的範例和成功楷模。荔枝窩的成功例子促使香港特區政府成立「鄉郊保育辦公室」,並預留港幣10億元,擴大對荔枝窩及香港其他鄉郊地區的影響力。 |
2017 |
2017年8月,本項目獲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赤道倡議」挑選納入其網上數據庫。該數據庫展示全球各地鄉郊社區的自然為本永續發展傑出方案,在全球700多個方案當中,中國佔了34個,當中八個來自本項目;而這八個方案成功回應了聯合國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其中九個。 |
2018 |
憑著在荔枝窩進行具開創性的工作,「永續坊」成為了「里山倡議國際夥伴關係網絡」的成員。該網絡是一個國際聯盟,致力促進以社區文本的方式推動鄉村永續發展。荔枝窩的故事已於該網絡的案例網站和通訊刊物上發佈。「里山倡議國際夥伴關係網絡」是在2010年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屆締約方大會通過成立,旨在促進和保育全球受人類活動影響自然環境的可持續性。 |
2018 |
「永續坊」是「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亞太地區高等教育網絡(APHEN-ICH)」的創辦成員之一。該網絡旨在透過合作計劃和活動促進和加強亞太地區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能力。 |
2019 |
在來自127個國家的847項提名中,荔枝窩客家原居民社群入圍了2019年赤道獎107名決賽參選者之一。赤道獎由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赤道倡議」舉辦,認可社群就應對氣候變化和追求可持續發展所採取的自然為本創新方案。 |
2020 |
項目團隊根據「滙豐永續鄉郊計劃」的經驗,向洛克菲勒基金會的食物體系遠見獎提交了我們對香港2050年食物體系的願景。該基金會邀請世界各地的團體為2050年的食物體系建構可再生並且營養豐富的願景。在超過1.300個願景中,項目團隊的願景在系統為本、社區知情、具啓發性和富變革潛力等方面均表現卓越,因而獲選為入圍準決賽的79個願景之一。 |
其他相關材料:
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9Gcu_gk4OYEcAPY31y5E3UA0pBWkmKo-
「荔枝窩村復興的故事 2013 - 2019」-隨申請文件提交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短片: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hmYH1GjdqxvBDf-T0kn4-w?view_as=subscriber
傳媒查詢請聯絡:
香港大學公民社會與治理研究中心游慧瑜小姐(電話:6089-6047;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