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港大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世衞傳染病流行病學及控制合作中心和美國馬里蘭大學(The University of Maryland)的一項合作研究顯示,外科口罩可有效減低有病徵患者傳播季節性冠狀病毒及流感。是項研究發現,口罩能有效減少患者呼吸道飛沫中的流感病毒數量,以及其呼吸道飛沫和氣溶膠(aerosols;又稱氣霧)中的季節性冠狀病毒數量。季節性冠狀病毒與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或稱嚴重急性呼吸綜合症冠狀病毒2)類近,但學界仍需進一步研究口罩能否有效減低新型冠狀病毒傳播。是項研究成果已於學術期刊《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發表(按此瀏覽期刊文章)。
過去研究顯示,呼吸道病毒(包括冠狀病毒)感染於人群中主要透過密切接觸傳播。然而,暫時未有直接數據顯示流感及冠狀病毒以何途徑在近距離中傳播,例如透過直接接觸、大的呼吸道飛沫粒子或吸入患者呼出的空氣。呼吸道病毒亦能於環境中存活,並因此可能引致間接接觸傳播。大的飛沫粒子在感染源附近很快就會掉落地上,而較微細的飛沫或呼氣粒子(氣溶膠)亦可以攜帶病毒及導致近距離傳播。此外,由於氣溶膠能於空氣中停留較長時間及有可能漂浮一段長距離,如果氣溶膠中病毒濃度較高或環境通風不足,便或能引致長距離傳播。
非藥物干預措施,例如保持社交距離、洗手、加強空氣流通及佩戴口罩,可以是阻止病毒傳播的重要措施。雖然很多時使用口罩會被視為減慢流感病毒傳播的手段,但其實現時學者對使用口罩於減低其他呼吸道病毒傳播(包括季節性冠狀病毒)的重要性所知甚少。
港大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研究助理教授梁曉灡博士及研究團隊招募246名懷疑感染呼吸道病毒的患者,透過一部特製儀器(Gesundheit II)收集這些患者的呼氣樣本,以比較患者佩戴外科口罩及不佩戴外科口罩後呼氣樣本中的病毒含量。於研究過程中,研究團隊為所有參加者提供統一款式的外科口罩及確認參加者均已正確佩戴口罩。
梁博士指出:「於111名冠狀病毒、流感病毒或鼻病毒的患者中,口罩能減少患者呼吸道飛沫和氣溶膠中的季節性冠狀病毒數量,及患者呼吸道飛沫中的流感病毒數量。相比下,外科口罩未有減低鼻病毒的釋出數量。」
新型冠狀病毒與季節性冠狀病毒類近,其病毒大小亦可能相近。港大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流行病和生物統計學分部主任及世衞傳染病流行病學及控制合作中心聯合總監高本恩教授表示:「外科口罩能減少患者呼吸道飛沫和氣溶膠中的季節性冠狀病毒數量,反映如患者佩戴口罩可以幫助減慢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
關於研究團隊
本研究由港大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流行病和生物統計學分部主任及世衞傳染病流行病學及控制合作中心聯合總監高本恩教授領導的團隊進行。
研究由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的優配研究金(項目編號:765811)及醫療衞生研究基金(項目編號:13120592)資助。研究亦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食物及衞生局的委託研究項目,以及研究資助局的主題研究計劃(項目編號:T11-705/14-N)。
關於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世衞傳染病流行病學及控制合作中心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在公共衞生教育及科研方面有多年經驗,成就卓越。港大公共衞生學院的傳染病及非傳染性疾病的研究工作在國際間舉足輕重,對改善本地和全球個人及人口健康有非常重大的貢獻。此外,港大公共衞生學院乃頂尖的科研和教學中心,對流行性感冒及其他新發傳染病病毒的教育工作不遺餘力之餘,亦致力於與傳染病及非傳染性疾病的控制、控煙、空氣污染、心理腫瘤學、行為科學、運動科學、生命歷程流行病學、醫療經濟效益、醫療服務規劃及管理等有關的研究工作。當中不少研究更獲本地、國內以至國際組織(如世界衞生組織和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認同,納入其公共衞生政策當中。
港大公共衞生學院同時亦為世衞傳染病流行病學及控制合作中心(世衞合作中心)。以守護香港以至周邊地區公共健康為願景,世衞合作中心旨在協調傳染病防控有關研究,為本地及區內傳染病流行病學及控制提供教育及培訓。世衞合作中心成員現正致力於2019冠狀病毒病(COVID-19)的應對工作,並開展了多項有關學術研究計劃。研究團隊製作了網上平台(按此瀏覽網站: https://covid19.sph.hku.hk/),分享與2019冠狀病毒病相關的最新科學研究成果,以及提供實據作為公共衞生政策的基礎。
傳媒查詢
請聯絡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