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
歷來最大規模夜空光度數據分析
港市區夜空光度超國際標準達千倍
2013年03月19日
在人煙稠密的香港鬧市,光污染問題嚴重,對市民的滋擾日增。香港大學物理學系自行研發「香港夜空光度監測網絡」,自2010年5月起測量各區光污染情況,共收集了超過五百萬個夜空光度數據,數據量冠絕全球。香港大學的物理學家經詳細分析後,發現本港晚上8時半至11時的市區夜空光度,一般較國際標凖光亮100至1,000倍,令香港成為全球光污染最嚴重地方之一。而當深夜照明陸續關上時,夜空光度便大幅度下跌。
港市區夜空光度超國際標準千倍
香港大學物理系研究發現,由於尖沙咀區充斥著大量燈光廣告招牌和向天空照射的泛光燈,位於該區的香港太空館在本港晚上8時半至11時的夜空光度,較國際間認同的黑暗夜空光度高超出1,000倍。此國際標凖由國際天文學聯合會釐定,是沒有人為光污染夜空的光度標準。在這個標凖下,即如濕地公園較為偏遠的本港夜空環境,仍超標逾100倍。
「香港夜空光度監測網絡」由18個分佈各區的監測站組成,監測站每晚自動收集夜空光度數據,再透過無線電話網絡將數據即時傳送回港大。研究團隊項目經理,港大物理系博士研究生蘇柱榮指:「監測網絡全自動運作,較我們以往所用的方法先進。監測網絡還可以免除人手限制等缺點,在偏遠的地方進行精確及連續的測量。」
觀星聖地正被光污染蠶食
研究團隊確定夜空光度與監測站附近的土地利用有密切關係:整體來說,在撇除天氣和天文等因素下,晚上8時半至11時期間,市區12個監測站的平均夜空光度,高於6個郊區監測站近10倍。其中九龍京士柏與西貢天文公園更相差33倍。這證明人為室外燈光的使用量,是決定光污染嚴重程度的關鍵。項目研究主任,香港大學物理學系潘振聲博士補充:「縱使天文公園是所有監測站中最黑暗的一個,但是該處在晚上11時前的夜空光度,比起光污染極少的國際標凖,仍然光亮平均20倍。數據意味著,香港碩果僅存的觀星聖地不斷地被光污染蠶食。」
研究團隊還發現,當公共設施和商業照明入夜後陸續地關上時,夜空光度亦逐步遞減。個別地區例如香港太空館的監測站,每每在晚上11時、凌晨0時和凌晨1時,都錄得大幅度的夜空光度下跌,與眾多人為燈光的使用模式符合,證明人為室外燈光是光污染的元凶。
本項目由環境保護署的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及香港大學知識交流基金資助,研究結果為政府日後修訂管制使用戶外燈光裝置時作參考。潘博士強調:「除了以法例管制外,更重要的是巿民自律,避免濫用戶外燈光,以減低它們對環境的破壞。」
由世界自然基金會發起的「地球一小時」活動,今年於3月23日晚上8時半舉行,透過呼籲將不必要的燈光關掉 1 小時,推廣可持續發展的低碳生活意識。港大當晚將於尖沙咀星光大道主辦「光污染研究科學巡禮」,透過展覽和互動攤位等,向市民和遊客介紹「香港夜空光度監測網絡」研究成果,和推廣保育星空。屆時巿民將有機會以簡單儀器親自量度及以手機即場查看光污染情況。
更多的研究數據資料,請瀏覽:http://www.cpao.hku.hk/media/130319science.c.pdf
有關「香港夜空光度監測網絡」計劃詳情,請瀏覽: http://nightsky.physics.hku.hk/ 。
流動裝置版本網址為:http://nightsky.physics.hku.hk/m。
相關圖片和影片可於以下網址下載:http://www.scifac.hku.hk/news/media?page=1。
傳媒查詢及採訪安排,請聯絡 :
港大理學院傳訊經理陳詩迪 (電話:2241 5286 / 6703 0212 / 電郵:[email protected]) 或
「香港夜空光度監測網絡」研究主任潘振聲博士(電郵:[email protected])或
港大傳訊及公共事務處經理(傳媒)梁菁栘小姐 ( 電話︰2857 8555 / 9022 7446 / 電郵︰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