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
港大理學院「科學與藝術的融合」一日工作坊
帶領初中生以新角度賞析科學與藝術
2013年01月27日
乍聽之下,科學與藝術似屬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範疇,然而在歷史的洪流中,許多例子可證兩者關係實屬千絲萬縷。科學與藝術從來不可劃割,懂得以藝術角度鑑賞科學的人,或會領悟到科學的「美」。作為本地科學教育的先行者,香港大學理學院於2013年1月26日舉辦了名為「科學與藝術的融合」的一日工作坊,讓參與的初中生透過視藝接觸科學,培養他們賞析科學和藝術的興趣,以新角度欣賞兩者的結合。
工作坊反應熱烈,吸引了約百名本地中學中一至中三學生及國際學校第七至第九班學生參與。以下為工作坊的節目重點:
講座
- 幾何與摺紙
- 荷葉效應看納米科技
- 繪畫的科學
工作坊
- 捕捉實驗室的光與影
- 從藝術解構科學
- 柏拉圖立體、阿基米德立體及弦線藝術
- 畫布上的科學
- 用樂高創造不可能的艾薛爾畫中世界
是次活動由理學院陳龍生教授與工程學院張英相教授揭開序幕,兩名教授先後為「科學與藝術的融合」致開幕詞。上午的活動正式開始,三位教授分別講解「幾何與摺紙」、「荷葉效應」及「繪畫的科學」。「幾何與摺紙」由數學系的教授講解如何以摺紙方式去解答古代數學三大難題之一;「荷葉效應」則由機械工程系的教授 解釋為何水珠在荷葉上不會散開,這個原理可以應用在汽車表面的防水工程上;物理系的教授則以許多古今名畫去闡述與繪畫有關的科學,如顏料的成份、光線的折 射、利用人類視覺心理而畫的錯覺圖等等。三個講座內容豐富,三位教授的講解深入淺出,讓學生獲益良多。
約百名初中生從百周年校園到本部校園午膳,許多學生都未曾參觀過香港大學,大學的環境對他們來說十分新鮮。午餐過後,所有學生分為四組,參加四個不同的工作坊:「捕捉實驗室的光與影」、「從藝術解構科學:柏拉圖立體、阿基米德立體及弦線藝術」、「畫布上的科學」與「 樂高之創造不可能—艾薛爾畫中的世界」。「捕捉實驗室的光與影」由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的導師帶領學生在實驗室拍攝。「從藝術解構科學:柏拉圖立體、阿基米 德立體及弦線藝術」則由數學系的研究生教授初中生製作古希臘時期的立體,並以弦線製作數學方程圖形。「畫布上的科學」則由理學院副院長教授繪畫技巧,學生 以繪畫來表達對科學的感想。「 樂高之創造不可能—艾薛爾畫中的世界」則由樂高積木的導師,帶領學生以積木構作荷蘭畫家艾薛爾的圖畫,艾薛爾的作品可見許多數學概念如對稱、密鋪平面、雙 曲幾何及多面體等,學生在這個工作坊,以積木把三維世界表達二維世界。
工作坊後,學生回到百周年校園參加是日活動的閉幕典禮。一幅一幅的學生作品被投影在螢幕上,掀起整日活動的高潮。「科學與藝術的融合」總監吳俊 熙博士認為是次活動十分成功,「作為科學家及教育工作者,能夠把科學帶出實驗室,讓中學生以藝術方式表達,再呈現於社區,把知識傳遞,十分有意思。」許多中學生都表達希望來年可以再次參加類似的活動。
參加學生的作品將於隨後半年在各區中學、博物館及商場等地方展出,我們希望是次活動可將科學與藝術的結合帶入社區,使兩者更為普及。
活動照片和學生活動後感想,請瀏覽: http://www.scifac.hku.hk/news/media?page=1
傳媒查詢及採訪安排,請聯絡港大理學院傳訊經理陳詩迪(電話:2241 5286 / 6703 0212 / 電郵:[email protected]) 或「科學與藝術的融合」計劃總監吳俊熙博士(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