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
掌握文憑試口語溝通的要求:15分鐘內摘取中文總分的關鍵11%
2012年10月25日
「促進學習的評估 ─ 通過自評和同儕互評提升學生說話能力」是一項由香港優質教育基金贊助的研究計劃,目的是通過由大學夥伴與參與教師共同設置校本口語溝通課程,並在課程中引進學生自評和同儕互評活動,幫助學生為文憑試中國語文科試卷四(乙部) ─「口語溝通」作充份準備,達成公開考試的良性倒流。研究計劃得到廿多間學校的參與,透過與約百多名教師的交流,為八百多名高中學生提供了各種形式的口語溝通能力培訓,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口語溝通能力,加以強化,幫助學生於文憑試15分鐘的「口語溝通」能力測試之中爭取中文科總分的關鍵11%。參加計劃的學生於後測及文憑試的良好表現充分証明了本項研究計劃的成效。
本研究的主要發現如下:
(一) 母語口語溝通能力的培養不容忽視
本研究計劃分析了在聯校說話活動中廿多間中學約八百多名學生的表現,發現三個現象,分別是 (1)學生在「爭議」、「溝通」和「共識」三種討論話題中,尤以「共識」話題的討論表現最為遜色;(2) 學生缺乏中國傳統文化知識,未能就傳統價值觀交流意見; (3)口語溝通能力的高低,與學生的學業成績無直接的關係:能力稍遜的學生與人溝通時說話組織力弱,無法有效回應別人的說話;能力較高的學生雖然說話組織力較強,但即時應對的表現仍有待改善。換言之,不同能力的學生都有迫切的需要培養口語溝通能力。然而,本研究發現近六成的受訪學生缺乏機會了解自己的口語溝通能力水平及公開試的真實情況。受訪教師亦表示現時缺乏有效幫助學生提升口語溝通能力的教學資源。課時不足,亦是學生缺乏練習機會的重要原因。本計劃証明,學校若能讓學生從了解進行口語溝通的目的和要求着手,口語溝通能力定能有所提升;讓教師從唯一的評改者變成統籌學生自評、同儕互評的學習促進者,教師的工作量不會增加,反而因看到學生能逐步把口語溝通能力的要求轉化成個人的能力和習慣而感到鼓舞。
(二)口語溝通培訓模式的變更
口語溝通能力是聆聽與說話能力的結合,能力的要求是即時的應對,而這樣的要求是不能單憑應試形式的操練可以達到的。本研究証明了錄像示例是口語溝通的學與教不可或缺的。本研究把廿多間中學參與聯校說話活動的小組討論過程輯成錄像,配合「示例分析」活動,讓學生通過工作紙具體地了解文憑試中國語文科試卷四(乙部) ─「口語溝通」的評估要求,讓教師更省時省力地引導學生反思如何達到良好的口語溝通表現。本研究的問卷調查發現所有來自不同學校的受訪教師都認為錄像教材和「示例分析」活動甚為符合學校的口語溝通教學目的。超過九成教師(96.3%)表示非常樂意在課堂中採用。有受訪教師更表示錄像教材具針對性,能讓學生清晰掌握討論技巧、促進互動及反映文憑試實況。省時省力、事半功倍的口語溝通培訓模式是值得推崇的。
(三)照顧不同能力的學生的需要
為照顧不同口語溝通能力的學生的需要,本研究計劃所設計的《教學資源套》把口語溝通策略分為三個切入點,分別是「基本溝通策略」、「進階溝通策略」和「溝通策略的應用」三個學習階段。教師可從不同的切入點着手,篩選教材作課堂和學生自學之用,配合自評和同儕互評活動,強化學生的口語溝通能力。由於現時坊間未有詳盡而有系統的口語溝通教學資源,因此本研究計劃的《教學資源套》甚有參考價值。本研究的四本刊物將於發佈會上派發。
如有查詢,請聯絡香港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黎歐陽汝穎博士 (電話: 2859 2538) / 胡詠之女士(電話: 2219 4709);或香港大學教育學院發展及傳訊經理Ms Queenie Wong (電話: 2219 4270 / 手機: 9220 5840 / 傳真: 2540 6360 / 電郵: [email protected] ) 。請登入: http://web.edu.hku.hk/media.php 瀏覽網上版新聞稿。相關Powerpoint及圖片可在http://web.edu.hku.hk/press/20121025/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