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
香港大學建築學系「對應雙城: 香港與深圳的氣候變遷及合作性動」展覽暨研討會
2012年02月17日
香港大學(港大)建築學系將於明天(2月18日)假中環街市綠洲藝廊舉辦「對應雙城: 香港與深圳的氣候變遷及合作性動」展覽開幕式,並於下午在藝穗會舉行研討會。活動旨在結合港大﹑內地及海外專家學者的智慧,就深港兩地及珠三角地區,因氣候變遷造成的對城市基礎建設及環境造成的威脅,提出解決方案。
「對應雙城」研究項目聚集來自香港與深圳兩個城市的六個設計團隊及港大的學者,從淡水網路,港口設施,及海岸生態三個相互聯結的系統出發,探討多個重要議題包括如何為區內提供穩定的淡水水源供應;緩解後海灣的泥沙沉積,保育流域內紅樹林等自然生態環境;及建構未來港口藍圖等。
香港大學建築學系副教授及代系主任Jonathan D Solomon和園境建築學部助理教授鄧信惠將於明天下午一時展覽會開幕前,向傳媒剖析珠三角城市建設持續發展面對的危機,並透過紀錄片,虛擬影像和模型,解釋設計方案。
氣候變遷帶來的影響,人類直接干預珠江三角洲的生態環境,都為區域的持續發展及生態環境帶來深切影響。極端旱災和降雨威脅雙城的供水穩定;颶風增強和海平面上升影響港口的經濟生產力;高速城市化﹑深圳河截彎取直等造陸工程和其他基建項目令後海灣的泥沙沉澱堆積急劇惡化,增加了周邊地區的洪水風險。因應水源問題,設計團隊建議設立一個珠三角生態區,整合各地江河口相互關聯的水資源區域,及把污水循環再用;針對後海灣的泥沙沉積,團隊運用流體動力學的原理,一邊減緩過度的泥沙沉澱堆積,同時以收集多餘的泥沙以創造一種新的地方經濟和生活方式,並在重點區域引導紅樹林植被生長來抵禦暴風雨及洪水;就港口發展,團隊考察珠三角地區深圳和香港的13個現有港口後,提出沿著即將修建的港澳珠大橋,設計了一個動態多變的海上港口城市網絡,作為未來從陸地撤出的、可能的高密度新城走廊。
有關傳媒發布會﹑展覽開幕式和論壇的詳情如下:
日期: 2012年2月18日(星期六)
地點: 中環街市綠洲藝廊
傳媒簡報會
時間: 下午1時
開幕式
時間: 下午2時
嘉賓: 環境局副局長潘潔博士,香港大學建築學院院長龍炳頤教授
(下午2時30分至3時30分,由各個設計團隊帶領導賞,介紹展品內容。研究及設計作品將繼續在中環街市綠洲藝廊展出至3月10日。)
論壇: 「從『潮汐上升』到『對應雙城』-合作行動與都市復原」
時間: 下午4時
地點: 藝穗會,中環下亞厘畢道2號
「對應雙城」研究項目詳情,請瀏覽: http://www.cpao.hku.hk/media/appc.doc 。
有關研究的查詢,請聯絡鄧信惠女士,電話: 2859 2813, 或電郵: [email protected]。
傳媒查詢,請聯絡港大傳訊及公共事務處助理總監(傳媒)徐佩瑩女士 (電話︰2859 2606/電郵︰[email protected])或港大傳訊及公共事務處經理(傳媒)尹慧筠女士 (電話︰2859 2600/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