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
四川大地震後一年 - 香港大學國際災難管理研討會
2009年05月09日
十位來自海外、內地及香港的專家學者,於今天(2009年5月9日),雲集香港大學(港大),探討各種災難管理及對策。港大副校長周肇平教授,在下午的記者會上,總結一年來的災後研究和工作計劃。
四川大地震後,香港大學迅即成立「香港大學四川地震圓桌行動」,設立由校友及社會人士支持的重建行動種子資金,協助災後支援服務及研究。建築學院、工程學院、理學院及社會科學學院均以其專業知識,展開共15項計劃。
另外,兩位中國科學院院士及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仁及王思敬,亦分別闡述其研究項目,「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在災害管理中的應用」及「極端自然災難與風險管理」,總結這些研究及技術應用在各種災難的經驗。
李德仁院士介紹了遙感和GIS技術在中國災害管理方面的發展及應用。在中國,這些技術已在災害管理方面得到廣泛應用,包括颱風監測、大霧監測、洪水監測和評估、陸地、河流和海洋的冰雪監測,及環境健康監測如候鳥和禽流感的風險監測等。他舉例舊年四川地震所引發的堰塞湖,利用了遙感和GIS技術,預測水位上升的速度和範圍,令次生災害大大減少。目然,雖然在國際間這項技術仍以美國領先,但在應用層面上,對推動國家發展,做出很好的成績;例如,以往很難得出清晰準確量度農耕土地面積的任務,利用遙感和GIS,就可以讓中央政府,每年清楚掌握實際數據。
中國歷史五千年來,發生的各種災難,每個省、市、縣都有詳細記錄,王思敬院士認為憑著這些歷史記錄,加上利用科學數據分析,有助地方政府針對自身的災害經驗,作出適當的預防。他又認為極端自然災難問題應得到社會重視,並應列入科技研究和地區發展規劃專案。隨著人類經濟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應儘快提高人類對自然災難風險的防範和控制能力。
傳媒查詢,請聯絡香港大學外務處副處長徐佩瑩小姐 (電話︰2859 2606/手機︰9464 3431/電郵︰[email protected] ) 或外務處經理(傳媒)容婉華小姐 (電話︰2859 2600/電郵︰[email protected] )
有關「512地震圓桌」︰
自四川512地震以來,香港大學一直非常關注災情,希望幫助國內同胞。「512地震圓桌」便是以此為目標而成立的組織,作用是協調港大教職員、學生、校友及友好的行動。「512地震圓桌」的功能是︰
- 制定重建計劃書及監控香港大學整體行動,成為資訊交流處;
- 資料發放及聯繫管理;
- 管理預算、徵集及配對資源;
- 籌募並管理512地震圓桌基金,使其作為香港大學支持重建行動的種子資金;
- 監管各相關行動,包括巨災管理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