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
「流金頌」研究揭示公眾普遍對長者存在誤解現有醫護服務與長者期望有差距提出護老新思維與方向
2009年02月18日
「流金頌」及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聯合舉辦研究結果新聞發佈會
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主導,與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及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合作的五年計劃 - 「流金頌:賽馬會長者計劃新里程」,於今天(二零零九年二月十八日)發表研究報告,顯示公眾以至長者本身普遍對長者存在誤解,有關年老的知識明顯不足;現有的醫護服務亦與長者期望有所差距,需要作出改善。
「流金頌」早前進行了一項問卷調查,訪問了近三千名成年市民,了解公眾及醫護人員對年老的認識和態度。結果顯示,他們:
-
普遍對長者印象負面;
- 健康知識不足(醫護人員除外);
- 認為長者處理健康事宜時須倚靠他人;
- 不懂得如何佈置家居以配合長者生活需要;
- 對延長臨終長者的壽命有不合理的期望;
- 不了解長者可如何透過訂立持久授權書的法律文件,協助處理財務事宜。
此外,「流金頌」亦以焦點小組研究形式,邀請醫護人員和長者參加,以了解長者對醫護服務的實際需要。結果顯示,長者期望本港的醫護服務可達至:
- 毋須長期輪候;
- 費用可以負擔;
- 有關服務的資訊充足;
- 服務供應者之間有良好的配合,令護理過程不致斷斷續續。
研究建議公眾應開拓護老新思維,從六個範疇提升對長者的理解,包括年齡歧視、促進長者的精神和身體健康、認識服務及照顧長者的方法、生活環境、長者臨終生命質素,以及法律和財政事項。「流金頌」亦會透過舉辦公眾教育活動及提供免費培訓計劃,將有關知識帶入社區,提升公眾和長者的自理能力,以及公眾、非正規護老者、從事護老工作之社工及醫護專業人員的護理技巧。此外,「流金頌」於二零零九年一月至二零一零年六月,與香港電台第五台合辦巡迴十八區互動式公眾教育活動「光輝歲月流金頌」,推動公眾關注長者重要議題。
研究亦建議本港的醫護服務應提供充足及便於使用的長者服務、加強醫護與社會服務的配合、改變醫護人員對長者的負面印象,及增加對公眾及醫護人員的訓練。為增強醫護及社會服務之間的配合,「流金頌」正構思一間從使用者角度出發的綜合服務中心,以個案管理方法,為長者提供跨界別的一站式服務。
「流金頌」計劃總監胡令芳教授表示,現時各項醫護及社會服務照顧了長者不同的需要。然而,有關這些服務能否配合長者實際需要的評估寥寥可數。「流金頌」期望藉著今天發表的兩項研究,尋找護老新思維與方向,以建立一個善待長者的環境。
香港賽馬會慈善事務部主管黃寶兒小姐表示,「流金頌」計劃強調以研究為基礎,實證為本,期望透過這些研究結果發佈,喚起業界、政府、學者及公眾人士對長者狀況的關注和討論,並根據這些研究結果,探討相關的服務模式和公眾教育計劃,以提升長者生活質素為目標。
「流金頌:賽馬會長者計劃新里程」是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於二零零六年捐款3.8億港元,主動與本地及國際知名的老人學專家研究和合作,並與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和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攜手推行的五年長者計劃。計劃藉推動社會對長者採取正面態度、改善香港老人的照顧,和提升長者的生活質素,以協助香港迎接因人口老化而帶來的種種挑戰。有關「流金頌」計劃的詳細資料,請參考附頁簡介或瀏覽網址http://www.cadenza.hk/。
編輯注意事項:
1. 傳媒查詢,請聯絡:「流金頌」梁碧琪小姐(電話:2219 4479 電郵:[email protected])
「流金頌:賽馬會長者計劃新里程」簡介
「流金頌:賽馬會長者計劃新里程」是一項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有見於人口老化為社會帶來的種種挑戰,主動與本地及國際知名的老人學專家研究和合作,並捐款3.8億港元,與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和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合作推行的長者計劃。計劃為期五年,主要目的為推動社會對長者的正面態度,改善香港老人的照顧,和提升長者的生活質素。
計劃的英文名CADENZA取自 "Celebrate their Accomplishments; Discover their Effervescence and Never-ending Zest as they Age" 之英文縮寫。同時,CADENZA一詞亦解作協奏曲中由演奏者以超卓技藝演奏出的華彩段,而此段樂章往往出現於協奏曲中的最後部份。本計劃以此命名,中文譯作「流金頌」,寓意步入晚年正是積累成就,踏進人生高峰,奏出生命華彩讚歌的階段。
「流金頌」由六個項目組成:
(1) 社區計劃展示創新及可持續之服務模式,以配合轉變中的長者需要。
(2) 科研培訓工作坊是要培育社會老年學的學者。
(3) 科研計劃旨在促進老年學的知識,並評估「流金頌」中各個項目的成效。
(4) 公眾認知計劃旨在推廣正面的晚年生活,帶出與老年人口有關的六個重點課題:(一) 推廣及維持長者健康;(二) 香港的醫療和社會服務;(三) 長者生活環境;(四) 財政及法律事務;(五) 生活質素及臨終質素;(六) 年齡差異。
(5) 研討會提供了一個平台,讓本地和海外專家交流他們對人口老化的新見解。
(6) 培訓包括一系列的網上課程、工作坊和專題討論會,為不同層面的專業及前線工作人員、護老者和市民大眾提供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