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
智囊匯聚香港大學 逾500位學者、業界人士及長者參與流金頌研討會: 【共創長者更美好明天】
2007年01月08日
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與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匯聚逾五百位與會者出席首屆流金頌 2007 研討會:【共創長者更美好明天】。一連三天的研討會由今天 (二零零七年一月八日)展開,作為「流金頌:賽馬會長者計劃新里程」五年社區計劃的項目之一。此研討會為本地及國際知名學者﹔政府、公共機構、非政府組織及耆老團體的代表,以及長者提供討論平台。
流金頌研討會是首個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及香港大學合辦的國際性跨學科研討會,香港大學校長徐立之教授希望藉此研討會讓各界人士交流最新的研究及理論,以及分享具參考價值的例子和新思維:「流金頌研討會開拓出別具意義的討論平台,促進學者、業界人士及長者的長遠合作,為長者共創更美好、豐盛的將來。」
香港賽馬會慈善事務執行總監饒恩培先生表示香港賽馬會於去年五月開展「流金頌」計劃,目的為推動社會對長者的正面態度,改善香港耆老的照顧,以及提升長者的生活質素。
主禮嘉賓衛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周一嶽醫生為流金頌研討會主持開幕禮時表示制定老人政策時,必須了解長者的基本需要,當中包括:一、擁有生理健康,並有能力照顧自己;二、有家庭的支持,作為核心價值;及三、讓長者自信有能力生活,並且活得精彩。
安老事務委員會主席梁智鴻醫生發表專題演講時表示:「今後的長者將會更積極活躍,建立正面形象。事實上,步入晚年絕不等於無所作為。」梁醫生更強調:「要做到老有所養、老有所屬、老有所為,實在有賴政府、非政府組織及商界三方面攜手合作。」
在研討會首天,來自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工作學院的Denise Burnette教授及梅陳玉嬋教授(Professor Ada Mui) 以歲月流程的角度,檢視個人發展及老化進程與其社會歷史背景之微妙且息息相關的連結,並提出生命歷程之重點概念,藉著分享真實的故事去說明生命歷程的重點元素。更指出高齡化社會的個人生活實況亦能對公共政策與專業實務作出啟廸和指引。﹝演講一 / 一月八日﹞
美國聖路易市華盛頓大學喬治華倫布朗社會工作學院講座教授Nancy Morrow-Howell教授將聯同梅陳玉嬋教授探討模擬項目與政策的發展方向,提供機會予長者們參與不同的社會活動,回應長者對繼續工作、承擔社區重要義務、開拓創意生涯和幫助照顧新一代的意向。 ﹝演講二 / 一月八日﹞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公共衛生學院Rosalie Kane教授將集中討論以院舍為主之長期護理服務,包括長者的生活質素及照顧質素。而美國波士頓學院社會工作研究院Kevin Mahoney教授亦會共同尋求長期護理之嶄新思維。他將會分析人口結構與態度取向對提供社區為本服務的影響,再進一步從以人為本的服務計劃,到改善及管理服務素質各方面,來討論使用者主導照顧模式所蘊涵的原則或遠象。 ﹝演講三 / 一月九日﹞
另外,Kevin Mahoney教授將會通過美國的社區護理實例帶出使用者主導的服務模式,從而探討用者主導的護理及長者生活的質素。﹝演講四 / 一月九日﹞
Rosalie Kane教授亦會進一步探討如何提升院舍長者生活質素,並會介紹美國密西西比州的Green Houses經營模式。 ﹝演講五 / 一月九日﹞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長期護理及老齡講座教授Robert Kane教授將圍繞個人護理、住屋及醫療照顧等三項主要元素分析長期護理服務,並討論重整院舍護理與社區護理之平衡、美國的老人服務,及長期護理服務所面對的挑戰與機遇。﹝演講六 / 一月九日﹞
編輯注意事項:
1. 如需個別訪問講者,敬請預約安排。
2. 「流金頌:賽馬會長者計劃新里程」是馬會為了紓緩人口老化帶來的種種壓力,捐款三億八千萬港元,主動與本地及國際知名的老人學專家研究和合作推出的五年社區 計劃。目標培訓新一代老人學專家,並同時透過各類活動,改變社會人士對長者的看法和照顧模式,推動各界關注長者。
3. 根據香港政府人口統計,到 2033年,六十五歲及以上人口的比例將達27%。屆時,長者人口將由2003年的七十九萬六千增加至二百二十多萬;正如全球不少人口高齡化地區一樣,香港亦要為人口高齡化作出準備,使社區愈趨長者友善化。
4. 研討會將以英語主講,公開論壇則以廣東話為主,現場設廣東話及英語即時傳譯。
5. 傳媒查詢或安排訪問主講嘉賓,請聯絡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
周珮珊小姐 (電話:2241 5917 電郵:[email protected]) 或
薛曉霞小姐 (電話:2859 2983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