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
本港首個全人健康課程
2006年04月07日
身.心.靈健康模式助不孕婦女減輕焦慮
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已發展國家有約百分之十五的夫婦在沒有避孕情況下,於一年內仍未能成功受孕。而香港的適育年齡夫婦中,每六至七對便有一宗不孕個案。不孕夫婦尋求各種方法輔助受孕,其中以體外受孕/胚胎移植(IVF) (俗稱:試管嬰兒)最為普及。然而,不少夫婦接受試管嬰兒治療時,亦要默默承受過程中帶來的焦慮及壓力,以及面對治療失敗的情緒考驗。
外國研究顯示,有效地處理焦慮及壓力問題對接受試管嬰兒療程的婦女具正面影響。有見及此,為了協助有關婦女維持心理健康及提高受孕機會,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及李嘉誠醫學院自二零零零年起合辦「身心相悅」全人健康課程及成效評估研究。此項目為本港首次透過心理社會介入療法,確立東方身.心.靈全人健康模式,讓接受試管嬰兒療程的婦女於身體、心理、靈性三方面作好準備,並透過小組分享形式,協助婦女舒緩心理壓力及提高醫療成效。
研究結果顯示,接受身.心.靈小組介入療法之婦女,其焦慮不安的指數顯著下降,透過試管嬰兒治療而成功懷孕的婦女比例亦相對較多。此項臨床研究報告已於近日刊登於國際期刊Fertility and Sterility,進一步確認心理社會介入療法的成效及價值。
「身.心.靈全人健康課程」
身.心.靈全人健康課程是建基於傳統中醫健康理論及哲學思想,課程目標為幫助進入「試管嬰兒」療程的婦女達至身體、心理、靈性健康平衡,透過小組分享舒緩婦女心理壓力及提高醫療成效。此項課程與現代西方介入療法的主要差異,在於引入有關靈性健康的介面,幫助不孕婦女接受「試管嬰兒」療程失敗的可能性與生育障礙的困頓,重塑個人、家庭與生命意義。課程的設計在在適合紓解中國社會對不孕婦女構成的生育壓力,以及對「試管嬰兒」療程的焦慮與期望。
課程內容包括:
1. 小型講課:促進身心靈和諧與平衡,討論健康生活概念及模式
2. 身體鬆馳練習:如太極健身操、穴位按摩、冥想及呼吸鬆弛法
3. 小組分享及靈性反思:如有關生命意義的哲學。
研究詳情
本項目採用隨機對照臨床實驗研究方法,自二零零零起共有227名正接受第一期「試管嬰兒」療程的不孕婦女參與。其中69名接受為期四節(共十二小時)的「身心靈全人健康課程」(下稱:治療組),另外117名參加者則未有接受任何治療(對照組)。所有參加者在「試管嬰兒」療程中,分三個階段量度有關焦慮及其他心理健康的評估。
研究結果
結果顯示治療組在參與課程後的憂慮指數比參加前有約一成的跌幅。相對於對照組別,則在不同量度階段的憂慮指數沒有顯著的分別(附表一) 。
除此以外,治療組在參與課程後,成功透過「試管嬰兒」療程受孕的比率為27.7%,較對照組別的14.8%為高(附表二)。
結論
由此看來,「身心靈全人健康課程」能讓準備接受「試管嬰兒」療程的不孕婦女以健康及平衡身心,與內外和諧的心靈面對整個過程,有效調低不孕婦女在接受「試管嬰兒」療程中的憂慮指數,從而得到較高的成功受孕率。
如對研究及課程內容有任何查詢,請聯絡香港大學行為健康教研中心研究輔導主任陳凱欣女士 (電話:2589 0502 或[email protected])
背景資料
不孕婦女在接受「試管嬰兒」療程中的生理及心理負擔
今年為香港引入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技術的二十周年。自一九八六年起,瑪麗醫院輔助生育中心提供一系列的人工受孕服務,幫助不孕夫婦解決生育困難。
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又稱:試管嬰兒)乃眾多技術中最為人所熟悉,為不少不孕夫婦組織完整家庭的最終門檻。整個療程包括每天到醫院打針刺激卵巢、抽取卵子、處理精子、受精及胚胎移植等,各步驟均需夫婦主動及積極參與,難免面對生理及心理負擔。外國研究指出,接受「試管嬰兒」治療的婦女容易有焦慮不安的情緒。誠然,夫婦二人當中,以妻子在治療中的參與較丈夫為多,所承擔的壓力也較為沉重。療程過後的兩星期,還要患得患失地等待懷孕結果。由於每次「試管嬰兒」治療的受孕率大概為20-30%,在沒有保證成功的情況下,不少參與治療的夫婦還要面對療程失敗的失落與挫折感,而計劃繼續接受治療的夫婦又會面對另一番的身心挑戰。
為不孕夫婦而設的身心健康課程
在西方國家,以心理治療小組協助不孕婦女過度療程的相關研究發展多年。自九十年代起,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發展一系列身心健康課程,有效幫助不孕夫婦處理情緒壓力,並成功提升他們的受孕率。此身心健康課程包括教授減壓鬆弛技巧及有關心理健康的講解。麻省理工學院生育及泌尿科專家也肯定以綜合治療協助病人解決不孕問題;研究發現,身心健康課程能協助夫婦(特別是不明原因不孕的個案)處理情緒困擾,從而增加成功受孕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