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繆思樂季 – A Source of Inspiration
2023年01月07日
10周年慶祝節目包括巴赫、貝多芬、舒伯特全集
回顧十載作樂英才,讓古典音樂走近大眾
香港大學繆思樂季(HKU MUSE)將於2023年慶祝成立10周年,雲集國際頂尖音樂家訪港獻技,嘉賓陣容除了繆思樂迷熟悉的鋼琴家李維斯、列夫席茲、辻井伸行外,還有當代以色列大提琴翹楚利普金、帕格尼尼小提琴大賽冠軍佛斯特、柏林愛樂小提琴首席樫本大進,以及鋼琴家霍羅丁、梅尼可夫及巴克斯等。一系列精彩節目將於春季陸續登場,門票現於Art-mate.net公開發售。
2023年春季節目精華
- 當代以色列大提琴翹楚利普金(Gavriel Lipkind)將首度到訪港大,為大家呈獻巴赫六首大提琴組曲全集。(2月18–19日)
- 被《留聲機》盛讚為「舒伯特的最佳詮釋者之一」的英國鋼琴家李維斯(Paul Lewis)將會再度訪港,為觀眾帶來舒伯特鋼琴奏鳴曲全集的首兩場音樂會。(2月24–25日)
- 帕格尼尼大賽冠軍得主佛斯特(Isabella Faust)與鋼琴家梅尼可夫(Alexander Melnikov)將攜手呈獻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全集。(3月31–4月2日)
- 列夫席茲(Konstantin Lifschitz)於2017年憑馬拉松式演奏32首貝多芬鋼琴奏鳴曲全集風靡繆思樂迷,這次訪港他將聯同霍羅丁(Alexei Volodin)帶來四場俄國鋼琴經典音樂會,精選梅特納、普羅哥菲夫、拉赫曼尼諾夫、史特拉汶斯基及蕭斯塔科維契的作品。(4月14–16日)
- 柏林愛樂首席樫本大進(Daishin Kashimoto)將夥拍《留聲機》「編輯精選」鋼琴家巴克斯(Alessio Bax),為大家帶來莫扎特、布拉姆斯和普羅哥菲夫的三首小提琴奏鳴曲。(5月14日)
- 2019年旋風式登陸港大並觸動無數樂迷的日本鋼琴家辻井伸行(Nobuyuki Tsuji)載譽回歸繆思樂季。20歲勇奪「范.克萊本國際鋼琴大賽」大獎的他,今次將演奏貝多芬、李斯特、和拉威爾的作品,以及烏克蘭作曲家卡普斯汀(Nikolai Kapustin)的《八首音樂會練習曲》。(6月10日)
同時訂購多場音樂會,可享高達六折優惠:https://bit.ly/3Q3mnmH
了解更多樂季節目的精彩內容,歡迎瀏覽 www.muse.hku.hk
繆思樂季十年文化足跡
「港大繆思樂季」的成立,源自團隊十年前的一個願景。2013年時逢香港大學擴建百週年校園,新校舍的亮點之一,是音效極佳、可容納九百人的李兆基會議中心大會堂。港大Cultural Management Office團隊和一眾音樂系教授著手將它打造成一個可為港大及全港社群帶來新視野及啟發靈感的文化平台,藉此鞏固香港大學作為亞洲文化先鋒和頂尖學府的角色。繆思樂季希望透過具創意特色並富教育元素的音樂會和講座,培養觀眾並為熟悉音樂的朋友帶來不一樣的聆賞經驗。過去十年,我們屢次在節目構思上推陳出新,積極打破台上演出者和台下觀眾的隔膜,縮短偉大作品通往心靈深處的距離,並設法跨越學術研究和音樂欣賞之間的鴻溝。感謝各演奏家、作曲家、學者及觀眾的信任,促成了各種模式的合作機會。團隊期望於策劃音樂會之餘,還能締造反思和交流的機會——這才是我們最想呈現的賞樂經驗。十年前,大會堂原址為水務署的配水庫,時至今日,成了為師生灌注一泓文化活水的泉源,「港大繆思樂季」亦成為城中的重要文化印記之一。
重溫十年樂想
自2013年成立以來,繆思樂季舉辦過多場首演,呈獻了多部新作,並雲集來自世界各地的頂尖音樂家和學者共囊盛樂。一直以來,繆思樂季的節目着眼於啟發大眾對音樂有更深層次思考和鑑賞能力,除海外音樂家外亦致力提拔香港年輕樂手,成為香港藝壇別具特色的文化平台。有賴與港大音樂系在學術方面提供養分,繆思樂季經常為觀眾呈獻港大教授、校友、研究生及本科生的最新音樂創作及研究成果。由音樂會場刊以至台上表演,每一微細範疇都希望將學術知識與廣大觀眾分享,務求以繆思靈感凝聚音樂愛好者。
十年間繆思樂季經歷不少挑戰,始終秉持孕育獨立思維及人文為本的理念,以下為十個特別值得回顧的焦點:
- 多場香港首演並見證新樂團成立,包括:柏林巴洛克獨奏者樂團(Berliner Barock Solisten)、賓尼亞堤菲莉(Khatia Buniatishvili)、登克(Jeremy Denk)、2022年范.克萊本大賽冠軍任奫燦(Yunchan Lim)、利普金(Gavriel Lipkind)、利謝茲基(Jan Lisiecki)、辻井伸行(Nobuyuki Tsujii)、朱曉玫(Zhu Xiao-mei)、以及香港新創立的LENK四重奏和NOĒMA合唱團;
- 多次與享譽國際的音樂家及香港樂手持續合作,包括:張文蕊(Kitty Cheung)、劉卓昕(Alison Lau)、羅乃新(Nancy Loo)、焦元溥(YuanPu Chiao)、休伊特(Angela Hewitt)、李維斯(Paul Lewis)、列夫席茲(Konstantin Lifschitz)、尚隆多(Jean Rondeau)、塔克斯四重奏 (Takács Quartet);
- 多場深度音樂分析及文化對談,以學術研究為切入點,邀請學術權威及藝術家深入探討多部經典鉅著,幫助觀眾了解及欣賞不朽傑作。對談焦點包括: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全集、巴爾托克弦樂四重奏、巴赫平均律鍵盤曲集、舒伯特鋼琴奏鳴曲、巴赫大提琴組曲、舒伯特聯篇歌曲集,及梅湘《時間終結四重奏》等;
- 音樂廳外的繆思足跡:音樂會以外,繆思樂季涉獵甚廣,2019年與牛津大學出版社合作的散文集《諸神的黃昏》,請來兩位熱愛古典音樂的當代權威學者李歐梵教授和邵頌雄教授,從哲學、宗教、文學、政治、美學等不同角度將「晚期風格」作反思。及後更聯乘法國巴黎唱片公司Alpha Classics於2020年推出列夫席茲《貝多芬鋼琴奏鳴曲》全集演奏會現場錄音十隻唱片裝及限量版十七隻LP黑膠大碟裝(全球限量發行500套)。疫情期間,團隊亦積極求變,以網上方式與觀眾交流,先後推出 Podcasts 及Spotify音樂播放清單,方便廣大樂迷隨時重溫昔日音樂會和深度對談內容;
- 多場精彩跨領域新嘗試,如:推介本地年輕音樂家的「薄暮樂敘」示範講座、與香港管弦樂團合辦的「聚焦管弦」室樂系列、一系列示範音樂會、合唱音樂會、爵士樂音樂會、以及演奏家兼作者主持的閱讀分享會;
- 多場「樂語融融」深度對談,以拉近台上表演者與台下觀眾的距離。多年來,我們十分榮幸邀得以下樂手為觀眾剖析曲目和分享心得:貝爾琪亞四重奏(The Belcea Quartet)、明暗對比四重奏(Chiaroscuro Quartet)、博斯捷(Ian Bostridge)、格拉斯曼(David Greilsammer)、休伊特(Angela Hewitt)、伊瑟利斯(Steven Isserlis)、茱莉亞弦樂四重奏(Juilliard String Quartet)、祈辛(Evgeny Kissin)、郎朗(Lang Lang)、李維斯(Paul Lewis)、列夫席茲(Konstantin Lifschitz)、利謝茲基(Jan Lisiecki)、劉曉禹(Bruce Liu)、諾靈頓爵士(Sir Roger Norrington)、 奧利佛許奈德鋼琴三重奏(Oliver Schnyder Trio)、彭德雷茨基(Krzysztof Penderecki)、梵志登(Jaap van Zweden)等;
- 多次融合音樂和藝術界別的合作,包括:音樂與文學對話系列、與美國巴德音樂學院(Bard Conservatory of Music)、M+博物館共同籌劃的《水墨藝術與新音樂》中西混合室內樂創作交流項目、融合信仰及視覺藝術的《靜觀思遠:弦起弦終》音樂會、以及其他跨領域新嘗試,如即興演奏古鍵琴與古箏、及印尼甘美蘭樂隊與新音樂等;
- 多首港大師生委約新作發表,由專業音樂家現場演繹,包括:區顥曦(HoHei Au)、陳聿銘(David Chan)、 陳慶恩(Chan Hing-yan)、 陳錦標(Joshua Chan)、 陳思諾(Sze-Rok Chan)、盧定彰(Daniel Lo)、鄧慧中(Joyce Tang)、 鄧國峰(Peter Tang)、 邵麗棠(Kiko Shao)、 以及 王婧(Jing Wang)等;
- 多項開放予學生參與及發揮潛能的機會,由港大音樂系研究生撰寫的樂曲簡介、本科生參與的表演及作曲課程、以至學生與國際專業音樂家同台演出和協助音樂會的幕後工作等,每個細節都悉心安排並照顧學生的全方位實習需要;
- 多次讓觀眾記憶猶新的精彩時刻,如:與台上表演者的問答環節、每年聖誕前夕的《眾聲齊頌彌賽亞》、公開綵排、以及一同為香港大學校園首部共享鋼琴揭幕等。
延伸閱讀
十年樂事:像「繆思」這樣的一個樂季
文:陳慶恩教授
於2012年9月啟用的李兆基演講中心大會堂是港大百週年校園的亮點建築,原址為水務署的配水庫,服務港島各區超過半世紀。「繆思樂季」與大會堂同步誕生,致力令這個具備美妙音響效果的場地成為普羅大眾樂意踏足,並不時流連忘返的「知識庫」。
「繆思樂季」起步之初即另闢蹊徑,朱曉玫的《哥德堡變奏曲》(2014)、呂培原的琵琶古琴演奏會(2014),至今仍為樂迷津津樂道。往後列夫席茲的貝多芬鋼琴奏鳴曲全集(2017)、休伊特的巴赫平均律鍵盤曲集(2018)、以及近年塔克斯四重奏的巴爾托克全集(2019),均開風氣之先,提供現場聽全某一整卷音樂經典的機會,一新觀眾耳目。其中,列夫席茲八場音樂會的現場錄音,「繆思樂季」還與Alpha Classics合作,發行了全球限量版的黑膠和鐳射唱片 (2020)。
推廣知識交流是大學的使命,「繆思樂季」除了在節目策劃上與音樂系合作無間,還不時邀請系內老師與樂手或嘉賓以對談、導賞、示範講座等形式,將相關的人文知識一點一滴、深入淺出介紹給觀眾,冀能做到寓教於樂,與眾同樂。
但「繆思樂季」的合作對象並不囿於港大校園。樂評人如臺灣的焦元溥博士、加拿大的邵頌雄教授、本地的李歐梵教授,都是「繆思樂季」的好伙伴。焦博士的「音樂與文學對話」系列(2018, 2019, 2020)固然是寓教於樂的好例子。邵教授先獨家專訪朱曉玫, 為她 2014年的演奏會作鋪墊;隨後在「人文 ‧ 巴赫」(2015)與李教授暢談巴赫創作中的人文思想。兩位教授的對談往後還發展出一本文集《諸神的黃昏》,由「繆思樂季」策劃,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2019)。
說到與眾同樂,不能不提2017年推出的「眾聲齊頌《彌賽亞》」。這個每次由不同的本地指揮、樂手、歌唱家與觀眾普天同慶的的活動,已是不少熱愛合唱的樂迷每年臨近聖誕翹首以待的節目。
過去三年疫情肇虐,看著精心策劃的節目不得不一個接一個取消,「繆思樂季」的團隊並沒有因此而氣餒,還隨即變陣,陸續推出推介本地年輕音樂家的「薄暮樂敘」示範講座(2020, 2021, 2022)、與香港管弦樂團合辦的「聚焦管弦」室樂系列(2021, 2022)、梅湘四重奏首演80週年系列(2021),還有與美國巴德音樂學院、M+博物館共同籌劃的《水墨藝術與新音樂》中西混合室內樂創作交流項目(2021, 2022)。
「繆思樂季」今年剛滿十歲,但它不會以原來配水庫的「服務超過半世紀」為限。因為,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像「繆思」這樣的一個樂季,十年,只是一個開始。
查詢及聯絡
如欲索取更多節目資訊或安排訪問﹐請聯絡︰
呂頌萱 | 電話︰3917 7753 |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