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令不少香港人面對就業困境,殘疾人士亦難免遇到困難。根據一項研究預計,2030 年全球將有多達 8 億人失業,其工作將在科技時代下被機器自動化所取代。與此同時,社會廣泛使用數碼科技造就了新工種及工作模式,彈性工時及遙距工作成為新興的就業趨勢。有見及此,香港大學公民社會與治理研究中心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推行為期三年的「賽馬會共融・知行計劃」- 聚創樂融計劃,推廣共融就業,並於今日(11月18日) 舉行「時代轉變迎機遇・共融就業新領航」座談會,匯聚了不同持分者,包括政府、慈善及創科界別、老師與公眾人士,共同商討殘疾人士在新興的工作環境的就業機遇和可能。
香港大學公民社會與治理研究中心總監林維峯教授於致歡迎辭指出:「儘管殘疾人士為數不少,我們往往只知道他們的存在,但他們的聲音卻並未被真正『聽到』。社會在疫情下發展各種新常態,我們應重新構想如何釋放殘疾人士才能,讓他們像社會上其他人一樣,擁有更寬廣的遠景及被尊重的生活。這是建構可持續社會非常重要的元素。」
香港賽馬會慈善事務部主管(健康社區)陳載英女士於開幕辭表示:「今日的座談會正好讓不同專家及持份者聚首一堂,共同探討如何在當前新常態下高效推動共融就業,也為開拓未來機遇、建立共融文化,出謀獻策。馬會期望,『賽馬會共融・知行計劃』能起示範作用,消除社會偏見,鼓勵各界為不同能力求職者提供更多就業機會。」
香港中小企發展學會會長劉健華博士、香港科技園公司主席查毅超博士及團結香港基金高級副總裁兼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長、立法會議員黃元山博士擔任是次座談會的主題演講嘉賓。
劉健華博士首先分享他就科技時代共融就業的挑戰和機遇的觀察。他表示:「經過疫情和技術發展,企業或因成本和便利關係,零售模式亦正在改變,但在這轉變過程中也造就了不少新工種。無論殘疾人士和企業都應適時創新求變,以應付市場需要。」
查毅超博士介紹創科發展為共融就業帶來的可能性。他指出:「科技園公司的園區公司和合作夥伴為殘疾人士設計出不少創新方案和產品,以科技改善他們的生活質素和身心健康,實現智慧生活。我們亦支持共融就業,提供一系列的培育計劃和體驗工作坊,歡迎不同文化背景和能力的初創企業及人才加入創科。科技園公司建立的生態圈持續成長,創科社群現有超過18,000人,正積極推動香港發展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我們亦透過結合官產學研的協同力量,致力培育和吸納人才二十載,持續壯大粵港澳大灣區的人才庫及完善整個生態圈。」
黃元山博士則探討就業市場新趨勢及職訓轉型的重要性。他說:「除了締造職場多元共融的環境,香港應該提供更多切合市場需要的職專培訓、多元出路及支援,一方面讓殘疾人士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同時釋放更多社會的勞動力。」
主題演講後,三位嘉賓講者,包括Mojodomo (On-us) 聯合創辦人兼首席策略總監張可玲女士、身兼香港零售科技商會榮譽主席、萬碧發展有限公司創辦人及營運總監的謝小江先生以及Green Tomato Limited項目專員廖澤恆先生於「新世代的機遇:推動共融就業的策略」專題討論中共同探討在新世代下如何有效地透過推廣共融就業,使勞動力變得更多元化,生產力得以提升。
展望未來,「賽馬會共融・知行計劃」將繼績透過學術研究及行動平台,讓社會認識到共融就業的重要性和價值,鼓勵社區持分者充權,並以集體智慧及行動孕育創新方案,讓殘疾人士發揮所長。
請按此下載活動照片。(將於今天下午6時後上載)
如有任何垂詢,歡迎聯絡:
香港大學公民社會與治理研究中心
張雅琳女士(電話:3910 2462 / 9211 0153 ;電郵:[email protected] )
關於 「賽馬會共融.知行計劃」
香港大學公民社會與治理研究中心聯同四間社會機構,包括CareER、協康會、香港耀能協會以及聖雅各福群會以協作模式,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推動「賽馬會共融.知行計劃」,此項為期三年的協作計劃,以持份者為本,旨在從加深了解到進一步以行動實踐,重新定義殘疾人士與他們的工作類型,跳出傳統工種框框,讓殘疾人士有更多合適機會,以多角度肯定他們的能力以及對社會所作出的貢獻。
由香港大學公民社會與治理研究中心負責的「賽馬會共融.知行計劃」 - 聚創樂融計劃,將會研究現時香港殘疾人士的就業狀況,促使不同持份者以至社區人士反思及重新構想共融就業的必要元素,建立資訊共享平台,我們將集合社會上不同資源,加以協調、整合,建立多樣化行動平台,孕育更多創新意念,從認知到行動,知行合一,建構一個更加共融,可持續的社會。
有關計劃詳情,請瀏覽計劃網頁。
關於香港大學公民社會與治理研究中心
香港大學公民社會與治理研究中心於2002年12月成立,致力研究公民社會的本質、元素、動態和角色,以推動良好管治,並以建構永續社會為使命,以社群為本的創新方案,推動相關政策的討論和落實。本中心由三個單位組成,包括永續坊、匯創坊和睿澤坊,分別聚焦不同政策研究範疇,藉著推行具影響力的項目,帶動系統性改變,從而步向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