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帶森林對全球陸地碳循環和大氣二氧化碳濃度調節具有重要影響。它不僅是巨大的碳庫,儲存著約2,500億噸的生物量碳,還能通過光合作用每年固碳超過700 億噸 ,在全球碳循環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但近年來極端氣候事件和人類活動的影響不僅減弱了熱帶森林固碳能力,也造成了大量的碳儲量損失。
香港大學(港大)工程學院與南方科技大學(南科大)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研究人員在全球環境變遷的研究取得突破。他們分析多個遙感衛星數據庫過去二十年的地面時序圖像,發現熱帶森林碳儲量損失自21世紀以來呈現加倍增長的趨勢,主因是農業擴張。
由港大與南科大聯培博士生馮禹、港大土木工程系教授陳驥、南科大副教授曾振中和講座教授鄭春苗共同領導的研究團隊,利用高分辨率遙感觀測產品,結合分層隨機採樣方法,計算了熱帶地區(23.5°S − 23.5°N,不包括澳洲北部)2001至2019年間森林損失造成的生物量碳和土壤有機碳的損失,首次發現熱帶森林碳儲量損失由 2001至2005年的每年9.7億噸,加倍增加至2015至2019年的每年19.9億噸。
研究結果已在學術期刊Nature Sustainability發表,論文題爲 “Doubling of annual forest carbon loss over the tropics during the early twenty-first century”。
「今次的研究結果意義重大,揭示目前全球減緩森林損失的政策有問題。同時,也提醒人們要不斷監察以防止毀林情況惡化的重要 – 停止毀林並將破壞逆轉,正是2021年格拉斯哥氣候大會宣言的精神所在。」陳驥教授說。
過往有關森林碳儲量損失的研究,大多集中於碳儲量損失的量級,鮮有報告森林碳儲量損失的年際動態。而陸地碳源(碳匯)是全球碳循環中最不確定的一部分,準確評估森林碳儲量損失的年際變化能夠為全球碳循環估算提供更為精確的依據。
團隊的研究,精確地描繪了森林的動態過程,特別是小尺度的森林擾動和山地森林變化動態。研究進一步發現,森林碳儲量損失的82%是由農業擴張引起,其中商品驅動的大型農業擴張是南美洲和東南亞森林碳儲量損失的首要驅動因子。而在非洲,驅動因子主要是小型的輪轉農業。
「森林碳儲量損失加快和倍增,主要由農業擴張引致,這與目前在評估全球碳預算時,對改變土地用途導致的碳排放估計是呈平穩或下降趨勢相異。此外,除了碳儲量流失,毀林變爲耕地,對環境會帶來其他不良後果,包括引致一些生物滅絕和土地退化等。」博士生馮禹說。
曾振中博士指出,基於Planet高分遙感數據目視解譯結果,他們發現由農業擴張導致的森林破壞,有大約70%在2020年仍然保持為農業用途,揭示農業在熱帶森林破壞中的長期持續性作用。
「2014年《紐約森林宣言》提出,到2020年將全球毀林率降低一半。但今次研究發現,2001至2019年間森林碳儲量損失加倍增長,揭露目前人類無法實現這一承諾,也突顯了2021年格拉斯哥氣候大會上《格拉斯哥森林和土地使用領導人宣言》,承諾到2030年阻止森林消失的重要性與緊迫性。」鄭春苗教授說
刊登於Nature Sustainability的“Doubling of annual forest carbon loss over the tropics during the early twenty-first century” 論文連結:https://doi.org/10.1038/s41893-022-00854-3
傳媒查詢:
工程學院
李美珊女士 (電話:3917 8519;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