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醫學院發現另一種具成本效益的鎮定藥選擇 可於急症室使用
2022年03月07日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港大醫學院)藥理及藥劑學系一項最新研究發現,肌肉注射抗精神病藥物奧氮平(Olanzapine)是另一種可於急症室使用,兼具成本效益的鎮定藥選擇。與現時急症室常用的氟哌啶醇(Haloperidol)相比,奧氮平不但具相近的成本效益,而且有著較溫和的心血管疾病特徵,亦較少引發錐體外症副作用(運動障礙)。有關藥物經濟學研究結果已在《健康的價值》(Value in Health)發表(按此瀏覽期刊文章)。
背景
急性躁動是世界各地急症室經常遇到的情況。及時和有效的護理十分重要,有助減少患者傷害自己和身邊人士的可能。在緊急情況下,一般首選方案是以肌肉注射藥物快速鎮靜急性躁動的患者。港大醫學院藥理及藥劑學系聯同香港六間急症室臨床團隊共同努力完成的隨機對照試驗研究結果發現,肌肉注射藥物奧氮平是一種可於急症室使用、能有效且安全鎮靜急性躁動患者的鎮定藥物,有關研究結果已在《電子臨床醫學》(EClinicalMedicine)發表(按此瀏覽期刊文章)。可是,由於奧氮平的藥物單位成本比急症室目前使用的傳統藥物──即本港最常用的兩種鎮靜藥物咪達唑侖(Midazolam)和氟哌啶醇(Haloperidol)較高,醫學界尚未確定肌肉注射奧氮平是否更具成本效益。
研究方法和結果
研究團隊使用早前由香港六間急症室、多中心參與,並已經發表的一項隨機對照試驗研究的數據,以比較及分析肌肉注射咪達唑侖、奧氮平和氟哌啶醇的成本效益。
研究團隊發現肌肉注射咪達唑侖是成本效益佔優的藥物選擇,而肌肉注射奧氮平和氟哌啶醇則具有相近的成本效益。肌肉注射奧氮平的成本價中位數較肌肉注射氟哌啶醇低(前者2467.60港元,後者2504.60港元),但效用也略低(前者可取得116.70分鐘無躁動時間,後者則可得116.76分鐘)。對比肌肉注射氟哌啶醇,肌肉注射奧氮平的遞增成本效果比值(incremental cost effectiveness ratio,即獲取每分鐘無躁動時間的額外管理成本,以港元計)為每分鐘727.69港元。在臨床應用中,當有需要快速鎮靜疑似患有潛在思覺失調的病人,一般來說會傾向選擇使用抗精神病藥 (antipsychotics),而不會選擇苯二氮卓類藥物(benzodiazepines, 譬如咪達唑侖),以免過度鎮靜病人,同時好讓精神科專科醫生能跟進和評估病人。由於肌肉注射奧氮平的整體不良反應較肌肉注射氟哌啶醇為少,其成本效益亦相若 ,因此,在苯二氮卓類藥物不是理想選擇的情況下,肌肉注射奧氮平可以是比咪達唑侖較佳的鎮靜藥選擇。研究團隊亦發現在整體急症室躁動管理成本中,人手佔成本很大部分(一般情況:佔大約30至40%;排除醫療診斷費用後:佔70%以上),而藥物單位成本則佔相對微小的部分(一般情況:佔大約0.5至3%;排除醫療診斷費用後:佔少於10%)。
研究意義
通過是項研究,港大醫學院團隊率先提供可用於鎮靜急症室急性躁動患者的三種藥物的比較成本效益實據。有關實據可用以支持引入和擴大奧氮平作為醫院急症室急性躁動鎮定藥的選擇。隨機對照試驗研究的結果發表後,有關肌肉注射奧氮平的使用被香港醫院管理局列入本地急症室指引,並加入於港島西醫院聯網的急症室藥物名冊。研究團隊預計最新的藥物經濟學研究結果,能推動更多的醫管局醫院聯網採用奧氮平肌肉注射。
港大醫學院藥理及藥劑學系副教授兼藥物安全及應用研究中心研究主管陳慧賢博士表示:「我們非常感謝瑪麗醫院的工作人員,以及參與這項多中心、跨學科研究的所有醫院聯網團隊的支持和參與。這項研究對於香港所有的急症室來說,是一項傑出的成就。」
此外,由於在新冠病毒病大流行期間,全球精神疾病有增加的趨勢1,而急症室通常是新發精神疾病、自殘、藥物和/或酒精中毒,以及混合診斷的病人首次求診的地方,是項研究結果正好凸顯了探索和擴展安全及有效的藥物選擇,對於控制急症室緊急情況的的重要性。
關於研究團隊
是項研究的香港肌肉注射鎮靜研究團隊由陳慧賢博士領導。陳慧賢博士是港大醫學院藥理及藥劑學系副教授以及應用研究中心研究主管、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名譽副研究員香港大學深圳研究院成員、醫衞大數據深析實驗室(D²4H)副教授,以及瑪麗醫院急症科及藥劑部附屬成員。
港大醫學院藥理及藥劑學系藥物安全及應用研究中心博士生及香港註冊藥劑師殷嘉駿先生為藥物經濟學研究文章的第一作者。其他共同作者包括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藥劑學院 Miriam Haendler女士;瑪麗醫院急症科劉顯俊醫生;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院內科學系助理教授李雪博士;港大醫學院藥物安全及應用研究中心前博士生、現任香港默沙東藥廠全球醫學事務組勞石堅博士;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院急症醫學系名譽臨床教授、瑪麗醫院急症科徐錫漢醫生;澳洲墨爾本大學綜合重症加護中心 Celene YL Yap 博士;英國倫敦倫敦政治經濟學院護理政策與評估中心Martin RJ Knapp 教授。陳慧賢博士為該文章的通訊作者。
陳慧賢博士與勞石堅博士亦為隨機對照試驗研究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該文章的其他共同作者包括港大醫學院藥物安全及應用研究中心前研究助理、現任香港昆泰(IQVIA)臨床副研究員林琳女士;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院急症醫學系名譽臨床教授、瑪麗醫院急症科徐錫漢醫生;屯門醫院急症科雷俊達醫生;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急症科黃志鵬醫生;香港中文大學意外及急救醫學教研部及威爾斯親王醫院急症科簡家廉教授(Colin A Graham)及鄭志雄醫生;律敦治醫院急症科鍾堂順醫生;基督教聯合醫院急症科林曉峯醫生及陳素梅醫生;澳洲墨爾本大學重症加護學系Jonathan C Knott博士;澳洲墨爾本大學醫學系及澳洲奧斯汀醫院(Austin Hospital)David M Taylor醫生;澳洲巴拉瑞特醫療服務(Ballarat Health Services)藥劑部及澳洲蒙納殊大學(Monash University)藥物應用及安全中心David CM Kong醫生;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院急症醫學系前臨床副教授梁令邦醫生。陳慧賢博士和港大醫學院藥理及藥劑學系藥物安全及應用研究中心共同主任、藥理及藥劑學系系主任兼羅肇群簡寶玲基金教授(藥劑學)及英國倫敦大學學院藥劑學院實踐及政策研究系主任兼教授黃志基教授為該研究的通訊作者。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院內科學系臨床教授、孫建業心臟基金教授(心血管治療學)張文勇教授;港大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流行病和生物統計學分部主任、流行病學講座教授高本恩教授;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院急症醫學系名譽臨床副教授何曉輝醫生;基督教聯合醫院香港中毒諮詢中心主管謝萬里醫生為該研究的數據和安全監察委員會成員。
鳴謝
是項研究得到香港特區政府研究資助局資助(編號:789813)。
傳媒查詢
請聯絡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電郵︰[email protected])。
1 Mental Health,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https://www.who.int/health-topics/mental-health#tab=tab_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