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港大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巴斯德研究中心的團隊利用螢光素酶免疫沉澱系統分析(LIPS),發現人體免疫系統在接觸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或稱嚴重急性呼吸綜合症冠狀病毒2型)時,會對其中兩種病毒抗原ORF8和ORF3b有明顯反應,並可將此發現針對性應用於2019冠狀病毒病(COVID-19)的檢測上。此研究為首份針對病人對新型冠狀病毒抗體反應的全面分析,研究成果已於權威科學雜誌《自然免疫學》(Nature Immunology)發表。(按此瀏覽期刊文章)。
有效的病毒抗體測試是應對2019冠状病毒病的重要一環。病毒抗體測試不但有助確診可疑患者及了解社區感染情況,亦是評估疫苗功效時不可或缺的工具。現時的新型冠状病毒抗體測試主要針對兩種蛋白 — 刺突蛋白(S蛋白)和核衣殼蛋白 (N蛋白)。S蛋白與抗病毒血清的中和能力有密切關係;而在病毒中大量生產的N蛋白則較容易產生可被檢測的抗體量。可是,由於這兩種蛋白的抗體會與其他常見的人類冠狀病毒抗體產生交叉反應,它們都有機會在檢測中出現假陽性。
研究團隊透過螢光素酶免疫沉澱系統分析(LIPS),評估61位新型冠狀病毒患者對15種不同新型冠狀病毒蛋白的抗體反應。該抗原檢測過往主要用於癌症篩查和新病原體。研究發現,其中兩種非結構性蛋白ORF8和ORF3b,可在患者病發早期引起明顯的抗體反應。由於這兩種蛋白唯新型冠狀病毒所獨有,因此它們不會跟其他常見的人類冠狀病毒產生交叉反應。團隊在大多數(96.5%)參與研究的患者中,一致檢測到針對這兩種病毒蛋白的抗體。
由於現時主流的新型冠狀病毒檢測並不針對ORF3b和ORF8兩種蛋白,上述的研究成果將有助改善新型冠狀病毒病的血清檢測,以及推動第二代檢測的發展。
關於研究團隊
是項研究由屬港大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的香港大學─巴斯德研究中心(HKU-PRP)助理教授(研究)Sophie Valkenburg 博士領導的團隊進行。其他HKU-PRP團隊成員包括:研究助理Asmaa Hachim女士;博士生Carolyn A Cohen女士;博士後研究員及法國巴黎第五大學(Paris Descartes University)和科欽醫院(Cochin Hospital)名譽訪問院士Niloufar Kavian-Tessler博士。來自港大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的成員包括:調查員錢永康博士;助理教授(研究)朱嘉永博士;助理教授(研究)莫家斌博士;助理教授(研究) Ranawaka APM Perera博士;公共衞生實驗科學分部主任潘烈文教授;以及譚華正基金教授(醫療科學)及病毒學講座教授裴偉士教授。此外,成員亦包括瑪嘉烈醫院之醫院管理局傳染病中心醫務總監曾德賢醫生;以及瑪嘉烈醫院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楊耀昌醫生。
是項研究由香港特別行政區食物及衞生局醫療衞生研究基金2019冠狀病毒病研究項目(參考編號:COVID-190115)及研究資助局優配研究金(參考編號: 17113718)資助。
香港大學─巴斯德研究中心
香港大學─巴斯德研究中心 (HKU-PRP) 為港大與巴斯德研究所於2000年共同成立的實驗室,旨在透過高質素的研究及教育計劃增加對生物科學的知識,以及深入了解傳染病及其防治的方法。研究中心由Roberto Bruzzone教授和潘烈文教授共同領導,其所屬的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於研究新興傳染病及改善人類健康上不遺餘力,在本地及國際貢獻良多。在優越的科學氛圍下,研究中心亦大受裨益,得以發揮所長。研究中心亦屬巴斯德國際網絡成員之一,逾一個世紀以來,各成員利用多方合作的獨特優勢,共同致力發展科學、醫學與公共衞生的研究。 www.hkupasteur.hku.hk
關於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在公共衞生教育及科研方面有多年經驗,成就卓越。港大公共衞生學院的傳染病及非傳染性疾病的研究工作在國際間舉足輕重,對改善本地和全球個人及人口健康有非常重大的貢獻。此外,港大公共衞生學院乃頂尖的科研和教學中心,對流行性感冒及其他新發病毒的教育工作不遺餘力之餘,亦致力於與傳染病及非傳染性疾病的控制、控煙、空氣污染、心理腫瘤學、行為科學、運動科學、生命歷程流行病學、醫療經濟效益、醫療服務規劃、及管理等有關的研究工作。當中不少研究更獲本地、國內以至國際組織(如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加拿大衞生部及世界衞生組織)認同,納入其公共衞生政策當中。
港大醫學院關於2019冠狀病毒病的資訊更新:
http://www.med.hku.hk/en/covid-19
傳媒查詢
請聯絡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