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新冠肺炎對香港以至全球的影響,香港大學(港大)憑著跨學科教與研的優勢,舉辦了「香港大學「新思維」對抗新冠肺炎網上論壇」,集合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從不同層面多元化的角度,發掘新思維,為這個全球關注的議題,尋找具創新性的解決方案。九位來自醫療衛生、經濟、教育、工程和化學等領域的港大學者,就如何應對新冠肺炎發表初步研究結果並展開對話。
港大校長張翔教授在致辭時指出,新冠肺炎對全球造成巨大影響,港大的研究人員在這緊急關頭,站在最前線沉著應對。他說:「我們希望從多角度,跨領域營造一種以好奇心驅使、群策群力讓大學發揮影響力的文化氛圍。」論壇的討論將超越個人所能達至和最初應對緊急狀況時那種「救火式」的反應,讓參與者能更深入考慮香港以至全球的局勢,以及大學未來如何向國際社會展現其卓越研究的内涵。
港大有著深厚的學術與研究基礎,以及良好的基建設施,在應對病毒的持續威脅和影響方面處於強勢,大學設有新發傳染性疾病及合成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擁有大量數據資源,從經濟及教育角度的專業分析研究,在科學、工程、醫學和公共衛生等多方面具備專門人才和知識。由學者專家組成的跨學科小團隊,能機動地應對在診斷、治療、疫苗研發、個人心理健康,以及維持社會和經濟良好狀態等多方面的特定的議題,藉以履行大學作為公共機構的社會責任。
在新冠肺炎危機下,要快速研發有效預防和治療疾病的藥物及疫苗,是研究人員所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化學系的科研學者努力不懈,窮盡化學領域所有分支範疇,從創造新分子(新藥物開發)到開發監測藥物新工具多方面做研究。
大數據是論壇討論中反覆出現的議題,好像如何利用大數據建構反映社會福祉的指標、了解人類在新冠肺炎上的經歷,以及傳播方式預測、藥物研發數據和輿論分析等多方面的應用。 工程學院與醫學院在大數據和一系列工程領域正合作進行研究,其中更創造了不少跨學科研究的機會,包括與建築學院合作研究建築環境和基礎設施,以及與社會科學學院和法律學院研究一些跟踪和追蹤應用程序所涉及的私隱問題。
港大學者對疫情所衍生的人文和社會科學方面的議題亦有深入探討。新冠肺炎不僅對醫療保健系統造成負擔,一些隔離防疫的措施,對經濟、金融體系、就業、社交情感福祉和教育等不同環節都有影響,而這影響將會是深遠和長久。人類短期以至長期的抗疫經驗,再以之與不同國家和地區相比較,將為研究人員提供豐富的數據庫作分析研究。一些議題包括疫情對弱勢社群和新世代的影響,人們對社交距離及網上學習等普及措施的經歷,以及疫情對經濟活動的衝擊等方面的討論,尤其惹人關注。
教育方面,疫情期間網上教與學越趨普遍,學生在數碼能力和數碼設備上的差異,以及家庭對數碼學習的支援方面的鴻溝將進一步擴濶,對學習成果和社交情緒福祉帶來連鎖反應,大家需要共同努力,在推動學習上加倍努力,以對抗數碼鴻溝帶來的負面影響。
觀看論壇影片:https://uvision.hku.hk/search.php?search=%23BIGIDEAS
下載論壇影片:https://www.dropbox.com/sh/hnh52m0btgd7b93/AAB8uOn1KV877twgc1fwZVPUa?dl=0
傳媒查詢,請聯絡香港大學傳訊及公共事務處
尹慧筠(電話︰2859 2600/ 電郵︰[email protected])
石慧詩(電話:2857 8555/ 電郵: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