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港大)核心課程團隊獲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頒發2019年度傑出教學獎。
港大核心課程團隊由課程總監Gray Kochhar-Lindgren教授帶領,成員包括教育學院的胡曉博士、文學院的Gina Marchetti教授、建築學院的Mathew Pryor先生及醫學院的Julian Tanner博士。
港大核心課程因應2012年推行的新四年制大學課程而設,由四個探索範疇(Areas of Inquiry)組成,包括科學與科技素養,人文學科,環球議題和中國文化、國家與社會,提供超過170個課程讓同學修讀,300多名來自10個學院的教研人員參與教授。
核心課程總監Gray Kochhar-Lindgren教授表示: 「核心課程内容以「超越學科」為重心,與本地和全球夥伴合作,為同學提供跨學科的學習機遇。課程經由校内十個學院的同事合作精心設計,開創多元化的學習方式,包括網上學習平台、互動教室、暑期課程、經驗式學習和全球學習經歷等。為支援學生學習,我們又與香港的不同團體合作,建立GLADE: Global Liberal Arts Design Experiments (環球博雅學習設計實踐),與全球60所研究型大學合作,透過實驗、發明、探索和創造,深化同學的本科學習經歷。我們期望所有同學都有一個具彈性、知識上富挑戰性的豐富學習歷程。」
核心課程的其中一個亮點是於2018年推出的開放平台課程,透過小班方式誘導同學靈活運用研究及外展技巧,為一個人類正面臨的難題尋找解決方案。其中一個探討丙型肝炎和社區關係的團隊,六名修讀不同學科的同學合作,調查比較香港和加拿大居民對丙型肝炎的認識,以及研發一套低成本的診斷工具和有效的分發途徑。
參與研究的三年級醫科生Elaine Tian藉在加拿大交流的時機進行調查,她說:「課程鼓勵我們自主學習,由選擇研究方向到達至對社會有成果,我都積極參與。課程編排充滿彈性,我甚至可以趁在海外交流的機會,完成針對加拿大居民的調查。」
另一個亮點課程是大中華文化遺產數碼化,同學學習如何運用數碼化技術,以及建構一個數據資料庫,藉以保存及保育一些世界文化遺產,例如為敦煌石窟的珍藏作數碼化資料紀錄。
教學團隊提交的獲獎建議書,計劃與所有教資會資助院校合作,為學生就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的三個議題,包括「良好健康與福祉」、「性別平等」及「可持續城市與社區」策劃跨學科研習項目。各學生團隊可自訂研究範圍,並參加每年一次的大型交流學習,互相切磋。計劃為期三年,期望可取得社區公共衛生策略或政策建議,推廣學習經歷的演出、數碼化故事或影片,以及衍生初創公司等學習成果。
「「超越學科」的概念,大大提升了同學在提出問題,運用跨學科知識,以及發掘新研究方法解難等多方面的能力,他們一起學習,為一些最艱巨的挑戰,尋找應對方式和解決方法。這種互動學習方式,把本科學習提升到另一個層次,為同學帶來豐富和完整的學習經歷,從而培養他們的批判思維、創意和團隊合作精神和技巧,足以認識21世紀的全球議題和生活上面對的種種挑戰,並知所應對。」Gray Kochhar-Lindgren教授說。
傳媒查詢,請聯絡港大傳訊及公共事務處高級經理(傳媒)石慧詩小姐(電話︰2857 8555;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