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自2017年起,連續兩年舉辦本港首個為患有濕疹的兒童及其父母而設的「童心同行」身心靈健康親子課程研究計劃。課程採用「綜合身心靈健康介入模式」,教授家長及兒童處理因濕疹帶來的壓力,如親子溝通、情緒調適、伸展運動、深層呼吸等等,以改善身心狀態。
濕疹是最常見的兒科皮膚病,影響全球15-20%的兒童和30%的香港兒童。據估計,香港目前有超過十六萬名十四歲以下的兒童患有濕疹。在應對濕疹的過程中,兒童及其家長在生活上面對種種挑戰:除了身體的痕癢或痛楚,患有濕疹的兒童往往在社交生活上遭別人恥笑、孤立、欺凌,影響身心發展。家長在照顧患有濕疹兒童的過程中也承受不少壓力,容易感到無助而變得焦慮和抑鬱。親子間相處時會因處理濕疹症狀而產生磨擦,長遠影響家庭關係。
負責研究的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副教授陳凱欣博士指出:「濕疹對兒童身心發展有長遠影響。社交障礙使兒童情緒大受困擾,小朋友自信心受創,感到孤獨、煩躁不安。當兒童還未學懂如何有效地表達情緒,而又缺乏健康的朋輩關係時,他們長大後的人際關係將會受到重大的負面影響。」
第一及二期「童心同行」課程的初步研究發現,課程能有效舒緩濕疹兒童患者的身心困擾,提昇他們的自信心及抗逆力,幫助他們應對情緒和學習如何在病患中成長。課程亦能有效提高家長整體生活質素和自我關顧的意識,從而培養親密的親子關係。
學系計劃在7至12月間,聯同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舉辦第三期課程及相關研究。課程目的包括:
(一) 認識身心靈健康的內容及自助技巧
(二) 改善濕疹徵狀及情緒管理
(三) 學習在濕疹的挑戰中成長
家長及兒童各參與共六節,每節三小時,合共三十六小時的親子平行小組工作坊(家長及兒童工作坊同時進行)。新一期課程繼續包含醫學元素,透過與兒科醫生面談及收集血液樣本,為兒童參加者進行濕疹狀況評估(包括化驗名為 IgE, IL1β, IL4, IL6, IL10, TGF-β1 的炎症因子)。血液樣本在工作坊開始前一星期及工作坊完結之後收集。成功參與小組活動並完成所有問卷及血液樣本採集之家庭,可獲得一份個人評估報告。
課程的主要對象為低收入家庭的父母及其患有濕疹的6至11歲的子女。低收入家庭的課程所有費用(包括血液測試,醫生診斷及評估,小組互動課程)獲Kuenflower Management Inc. (以鄺錫坤及鄺許美娟名義)捐款贊助的瑞銀慈善基金會全數資助。
課程詳情:
對象: 患有濕疹的6至11歲學童及其一位家長 (父或母)
時間: 2019年7月至12月期間的周六舉行(參加者將獲個別通知課程具體時間安排)
形式: 兒童工作坊:共六節,每節三小時
家長工作坊:共六節,每節三小時
語言: 廣東話
費用: 領取綜緩或學校書簿津貼 - 全額津貼或半額津貼的家庭費用全免
非低收入家庭,課程費用為港幣六千元正
網上報名:https://goo.gl/forms/YPqpE0Mvxl30oRdw2
有關計劃詳情:https://learning.hku.hk/ibms/eczema-phase-3/?lang=zh-hant
查詢計劃詳情或傳媒邀約訪問負責研究的學者,請聯絡香港大學「童心同行」計劃蘇女士,電話:3917-5526,電郵:[email protected]。
濕疹對兒童身心影響長遠
本地研究發現,三成中小學生患有最少一種皮膚病,當中六成受訪兒童認爲濕疹最令人困擾。濕疹令兒童的日常生活帶來不少負面影響,除了感到身體不適外,通常有睡眠困擾,晚上因身體痕癢而難以入睡,或半夜痕醒等,導致日間疲倦,專注力不足,學習能力下降,影響學習表現。在社交上,部分患有濕疹的兒童因為皮膚狀況和外表,導致自我形象低落,也會因為朋輩的不理解,容易被標籤及遇上校園欺凌等問題。
照顧患有濕疹兒童壓力大 引起家庭矛盾
家長在照顧患有濕疹的兒童上也遇上不少煩惱,容易身心疲憊。家長除了照料兒童的皮膚狀況外,家庭的生活模式、飲食習慣、休閑活動也因爲濕疹而需大作調整。一家人的生活被濕疹嚴重主導,使家長感到強烈的無力和無助,容易導致焦慮和抑鬱,情緒不穩(如脾氣暴躁),繼而影響親子和家庭關係,造成家庭衝突和矛盾。研究發現患有濕疹兒童的家長壓力較大,他們的睡眠質素、日常社交活動、生活質素也因為照顧孩子而大受影響。兒科醫生韓錦倫教授表示,很多家長因為要遷就患有濕疹兒童的飲食禁忌,而改變整個家庭的飲食與休閒習慣,有時候會不經意加深自己及兒童的壓力,甚至影響與家中其他小孩之間的關係。
低收入家庭情況更嚴峻
由於濕疹屬長期病患及具不可預測性,為低收入家庭帶來的影響更大、負擔更重。漫長的公共醫療服務輪候時間令病情的控制帶來不確定性,使病情日益嚴重。龐大的醫療開支如醫生咨詢、藥物等等均帶來沉重的經濟壓力。擠逼的生活環境更加劇濕疹的嚴重程度。低收入家庭礙於以上的種種限制,面對的問題更為嚴峻,亦不容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