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2.1及大教育平台,聯同團結香港基金、香港大學教育學院、香港津貼中學議會、香港津貼小學議會、香港校長中心、香港政策研究所、和富社會企業及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今天(10月20日)於香港大學聯合舉辦「教育的香港故事──下一章」研討會,回顧教育改革(教改)發展二十年,並檢討未來發展新方向。
教育2.1提出新建議,希望政府、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及各間大學,改革現行大學收生制度,不以考試成績作為主要衡量目標,取錄學生時需更多地考慮學生其他方面的才能及學習經歷,以靈活、多元、嶄新的收生標準,廣納英才。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女士蒞臨主禮,在場約300名中小學校長、教育界及專業界人士出席研討會,就教改發展檢討與未來發展方向進行深入討論與交流。
教育2.1召集人及大教育平台督導委員會主席梁錦松致辭時指出,自1998年公布第一份教育目標諮詢文件:《二十一世紀教育藍圖》,開展香港教育制度全面檢討的工作,落實各項改革至今二十年,教改總體發展雖取得不俗成效,亦獲一些國際權威研究報告肯定與讚譽,但因社會發展速度變得比以往更急更快,現階段是時候進行檢討,前瞻未來教育發展新方向,讓新一代有充足準備面對新時代的挑戰。
梁錦松表示,很高興看到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女士上任後,新一屆政府積極回應教育界的訴求,投放更多教育資源。在剛發表的施政報告中,大幅增加教育經常性開支,並提出公營中小學教師全面學位化、專設學校行政主任減輕教師行政工作、加強教師專業發展、推動體驗式學習與STEM教育等建設性措施,教育2.1以及教育界對此表示歡迎。
不過,對廿一世紀人才培育而言,學生需要有一個既專且闊的「T型知識面」,還須要有全面的素養與正確的價值觀,才能應對新時代挑戰。現時大學收生制度偏重以DSE成績作為取錄標準,忽略學生其他方面的學習經歷與特長。由於大學收生影響整個中小學學習的生態及經歷,只有於考試考取高分的學生才能考入大學,無法迎合學生不同方面的性向需要。
教育2.1認為,現階段是時候檢討大學收生制度,打破應試文化造成的障礙,讓學生有更廣泛的學習生態與經歷,拓闊學生的自主學習空間。教育2.1並建議大學收生可以更多參考「學生學習檔案」(SLP Student Learning Portfolio) 或中學校長推薦信等;教資會與院校亦應減少對院校收生成績的評比,消除收生成績結果對院校造成的壓力。教育2.1同時建議擴闊大專升學途徑,讓無法升讀大學的學生有更多元的出路。
梁錦松表示:「世界發展已趨多元多變,新知識不斷快速更新,學生興趣與能力亦應更多元,傳統考試模式無法全面了解學生各方面能力,只有透過改變收生制度,拉鬆大學的收生空間,再拓闊中學的自主學習空間,增加中學生的升學途徑,多元出路,才能有效推動全人教育。」
此外,教育2.1與三聯書店合作發佈新書《香港教育改革與發展透析1997-2017》。該書收錄教育2.1的倡議及研究成果,回歸前後參與教改及推動政策之推行者、政府官員、大學教授、前線教育工作者、國際權威學者等撰文,從民間諮詢到政府施政,從中小學到高等教育,從學生到教師等多個角度、多個層面,對回歸二十年以來的教育發展和問題作系統性的回顧,並前瞻未來發展新方向,作者包括:梁錦松、程介明、李越挺、羅范椒芬、陳嘉琪、林浣心、張文光、Marc Tucker、Anthony Mackay、李榮安、王于漸、黃玉山、曹啟樂、戴希立、羅致光、何景安及香港政策研究所等。
傳媒查詢,請聯絡教育2.1李士明先生(電話﹕9389 8961 / 電郵﹕[email protected])、楊倩婷女士(電話﹕2138 7838 / 電郵﹕[email protected])或香港大學教育學院高級經理(發展及傳訊)張可恩女士(電話: 3917 4270 / 傳真: 2517 0075 / 電郵: [email protected])。
請登入: http://web.edu.hku.hk/press 瀏覽網上版新聞稿,照片將於活動後上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