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生物科學學院及太古海洋科學研究所、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我們週邊的海洋(Sea Around Us)項目學者及野生救援香港分會保育人士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Marine Policy》上共同發表論文,表示近年瀕危鯊魚品種所面對的漁業壓力急劇增加,消費者應立刻拒絕所有魚翅製品。
帶領是次研究的香港大學生物科學學院及太古海洋科學研究所薛綺雯教授表示:「數據顯示全球每年捕獲的鯊魚量已超越100萬公噸,是六十年前的兩倍以上。過度捕撈正威脅超過六成鯊魚品種,在所有脊椎動物類別中比例最高。」
薛綺雯教授解釋:「香港作為世界重要港口之一,近年每年入口約六千公噸魚翅,處理超過全球一半的魚翅貿易 (官方統計數字)。」根據2017年的一項研究顯示,在香港海味乾貨巿場出售的魚翅當中,有三分之一來自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評估為瀕危的鯊魚物種。」
現時全球只有大約百分之十二的鯊魚捕撈漁業具備可持續發展的條件。與此同時,每年有25,000公噸源自其他非持續甚至非法漁業的魚翅流入市場。由於捕撈鯊魚時會同時捕獲多個不同物種,而且要從外觀分辨來自不同物種的魚翅極為困難,令追溯魚翅的來源更為艱鉅。
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我們週邊的海洋項目」首席研究員兼是次研究的共同作者之一Daniel Pauly教授表示:「割取鯊魚鰭並故意把不同漁獲混雜在一起的舉動,普遍在缺乏監管的公海或偏遠港口進行。現時各地政府部門對監管非法野生動植物貿易缺乏重視,即使監管當局矢志進行管理,亦不可能為每一片接受通關的魚翅進行基因檢測以確認來源地及物種,降低了執法效率。」
大部份魚翅都來自被誤捕的鯊魚,在多國的吞拿魚及旗魚延繩釣漁業中,鯊魚的誤捕便佔了總捕獲量的四分之一。雖然現時已有很多緩解鯊魚誤捕的可行措施,例如限制捕撈時間及水域,以及改良漁具等,但這些措施在各地政府及業界間仍未普及。事實上,售賣誤捕鯊魚魚翅所獲得的收益,更可能成為業界拒絕各種緩解誤捕措施的原因。
野生救援香港代表Alex Hofford先生表示:「現時國際鯊魚捕撈業普遍涉及違法行為,更不可能期望業界能有效地自行規管,真正可持續捕撈的鯊魚漁業及魚翅貿易似乎仍遙不可及。全球四分之一的鯊魚物種正被推向絕種邊緣,就如研究所說,只有防患於未然、停止食用及買賣魚翅才能真正保護牠們。正因魚翅的銷售會直接導致鯊魚物種的絕種,本地飲食業界如美心集團和百樂門飲食集團等亦應該承擔責任,立即停止提供魚翅,避免為這場生態災難火上加油。」
龐大的國際魚翅貿易一直推動著合法與非法的鯊魚濫捕,例如在印尼,當地每年的鯊魚捕獲量超過100,000公噸。印度、西班牙及台灣在鯊魚捕撈漁業中擔當的角色亦同樣不容忽視,魚翅通常會從這些地區出口至國際巿場。香港正是其中一個主要的魚翅集散地,大部份入口的魚翅會繼而再出口至中國內地。
此項目的研究人員表示,繼續等待國際間合作策劃並實行管制鯊魚捕撈及魚翅貿易的想法不是一個可行的選擇。現時大多數參與魚翅貿易的國家,包括中國內地,已制訂監管野生動植物貿易的政策,但實行及執法的情況未如理想,而可以在短時間內作出顯著改善的機會微乎其微,而可惜的是並沒有多少鯊魚品種可以繼續奢等那未可見的改變。
薛綺雯教授補充:「多種天然資源的商業價值隨著供應減少而不斷提高,反而使它們越受貿易巿場重視,甚至受黑巿買賣所染指。各地政府對監管這樣的貿易都顯得束手無策。」
Pauly教授又表示:「對於保護脆弱卻未受監管的物種,消費者必須當機立斷,判斷甚麼觀念需要保留或摒棄。傳統從來都會隨著社會大眾的認知和價值不斷改變。雖然魚翅消耗在某些地區如泰國及澳門逐年上升,香港和中國內地的年輕一代不再執迷於食用魚翅的傳統,以致兩地的魚翅消耗量徐徐下跌。」
研究指,尤以富庶華人為首的消費者對魚翅的渴求,使全球鯊魚捕獲量從上世紀六十年代急增超過一倍,一些鯊魚品種如雙髻鯊及遠洋白鰭鯊的數量於近年遽跌超過九成。此研究的作者呼籲消費者拒絕這種奢華的菜式,同時建議政府當局應以未雨綢繆的思維改善鯊魚保育政策。從魚翅此例可見,國際貿易對各種野生動植物的威脅日益嚴重,監管此等高價值貿易困難重重。
薛綺雯教授總結:「我們的決定不應基於物種的滅絕,我們必須自律去確保資源開發及貿易的可持續性,停止任何威脅物種存亡的奢侈品買賣。」
研究論文 《Out of Control Means Off the Menu: The Case for Ceasing Consumption of Luxury Products from Highly Vulnerable Species when International Trade Cannot be Adequately Controlled; Shark Fin as a Case Study》已於國際著名學術期刊《Marine Policy》上發表。
DOI: https://doi.org/10.1016/j.marpol.2018.08.012
傳媒查詢,請聯絡香港大學理學院高級傳訊經理陳詩迪 (電話:3917 5286 / 6703 0212 / 電郵: [email protected]) 或薛綺雯教授 (電郵: [email protected])
相片下載:
http://www.scifac.hku.hk/news/media?pag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