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解決房屋短缺問題,特區政府重提填海造地建屋,並計劃開發新石礦場以供應本地建造需要的砂石原料。香港現存的石礦場只有藍地石礦場一個,供應少於百分之十的本地需求。目前建築填海所用的砂石原料,超過百分之九十依靠進口。
曾幾何時,「移山填海」是香港土地開拓發展歷史中一個亮點,當年填海建築用的碎石原料,均來自本地石礦場。自十九世紀香港開埠(1842年),石礦業已是繼鴉片轉口的一個重要經濟活動,從採礦到家庭式的「揼石仔」,以及相應的建築活動,創造了不少營商和就業的機會。
香港古時位於活躍火山帶,出產的花崗岩屬於最優等的一級石材,香港僅餘的歷史建築,包括已遷移到赤柱的美利樓和中環的茶具博物館等都是用本地出產的花崗岩石建成,花崗岩砌成的圍牆石壁和舊建築,仍然隨處可見。除了滿足本地需求,當年香港出產的花崗岩更供應鄰近的廣東和遠銷美國三藩市(舊金山)。
港大房地產及建設系潘新華博士領導的研究團隊,多年來研究中國沿海燈塔,以及被稱爲亞洲第一壩的大潭篤水壩(1883-1888)的建築歷史,為了解建造這些屹立不倒的歷史建築的石材原料,追尋下來,重塑了香港石礦業的發展史。
團隊的「香港石礦業的歷史與遺產」研究,深入探討英國殖民地政府在不同時期開拓石礦業的策略,石礦業也是少數一項外國人不能沾手的本土經濟活動,當中搜羅了珍貴的圖片和照片、礦工生活小故事等。過往開採營運石礦場的經驗,放諸現代能為香港剩餘或新開發的石礦場的保育發展帶來啓示。
潘博士將於7月31日(星期二)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研究的主要發現、分享搜羅的珍貴資料圖片和對石礦場保育發展的建議。
詳情如下:
日期:2018年7月31日(星期二)
時間:上午11時
地點:香港大學梁銶琚樓地下底層LG104室
傳媒查詢,請聯絡:香港大學傳訊及公共事務處高級經理(傳媒)尹慧筠小姐(電話︰2859 2600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