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
2017香港助人指數發布會
2018年06月19日
香港大學香港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中心」)於6月19日(星期二)舉辦新聞發布會,公布中心最新有關助人指數的調查研究結果。
2017香港助人指數
中心曾在2014年首次公布香港助人指數調查結果,獲得廣泛關注。此後亦發表了學術文章,驗證了該指數的有效度和可靠性。2016年中心獲得周大福慈善基金資助,再次進行為期兩年、以助人指數為題的調查,同年訪問了3016位本港居民,了解他們的助人行為和身心福祉情況,而於2017年更追訪了其中1185位受訪者,從而了解他們在兩年間的變化。
以滿分10分來計算,調查顯示本港居民2017年的助人指數平均分為5.12分,相對2016年的平均分5.25分輕微下降。兩年的平均分均維持於中上水平,但仍有進步空間。根據中心的最新學術研究,助人可分為四大範疇,分別為『義工服務』、『慈善捐款』、『捐血和器官捐贈』,以及『日常義助』。過去兩年,本港社會對義工服務的參與率從51.3%下跌至47.3%;日常義助亦從98.0%微跌至97.1%;慈善捐款同樣從85.1%微跌至83.5%;而在捐血和器官捐贈方面,本地的參與率則從50.0%上升至52.7%,但參與率仍然偏低,值得關注。
因應近年智能手機及社交媒體發展迅速,調查亦包括香港人使用互聯網參與助人行為的情況。49.7%的受訪者在2017年表示曾使用網上平台分享或轉發助人資訊,當中65歲或以上的人士在2017年的參與率為31.4%,較2016年的13.8%大幅提高,顯示更多新一代長者善用網絡參與助人行為。
綜合兩年的調查結果顯示助人指數與身心福祉密切相關,而在多項影響個人身心福祉的因素中,助人是其中之一。推廣助人有助提升身心福祉,未來需要投放更多資源推動助人行為,並加以配合相關的政策,鼓勵更多香港人參與義務工作。
義工Charles:別人得到幫助,是自己的福氣
過去兩年的助人指數調查發現本地長者參與助人行為的比例增加。為此,大會特別邀請了一名退休護士Charles分享他的助人經歷。他從18歲開始捐血,雖然身邊的親友曾質疑他的決定,但他從不間斷,亦不分對象地在不同助人範疇中幫助有需要的人士。Charles退休後仍運用他的專業知識,加入義務醫療隊到內地為患有唇顎裂的小童進行手術,他表示手術不單增加小童的自信心,亦令他很有滿足感。Charles喜愛不同類型的運動,雖然體格不如以往,但他仍有能力陪伴長者行山,亦可藉此強身健體。他一直本著「施比受更為有福」的信念,強調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能幫助有需要的人士是自己的福氣。因此,他鼓勵大家運用自己一技之長,參與更多助人行為。
關於香港大學香港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
自2002年創立以來,香港大學香港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本中心)已經建立起其在國際防止自殺領域的影響力,並在近年將工作擴展到關注整體社會的福祉。本中心相信通過實證研究可以優化實踐,並最終將有助於社會進步。
關於周大福慈善基金
周大福慈善基金是由鄭裕彤博士及其家族成員於2012 年創立的私人基金會,致力與不同的非牟利慈善團體合作,藉著撥款支持慈善公益項目,為社會上有需要的群體提供資源及發展機會,提升個人能力,累積社會資本,期望可推動社會持續發展。周大福慈善基金所資助的項目涵蓋不同範疇,包括教育及培訓、精神健康、社區服務、醫療衛生、兒童及青少年服務、長者創齡項目及緊急援助等。近年更積極與香港及國內的非牟利慈善機構、學術機構、甚至其它家族基金會等合作,撥款支持不同項目,使有需要群體獲得即時和持續的幫助。
典禮詳情和照片可於6月19日下午5時後在頒獎典禮網頁下載:
http://csrp.hku.hk/altruismindex-2017
傳媒查詢請聯絡︰邱世邦先生(Rickey),電話︰2831 5232,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