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
香港大學每週活動推介
2018年05月04日
香港大學法律學者呼籲政府推動全面保護動物權益立法
香港大學法律學院將會在5月4日及5日舉行全球動物法研討會,多個國家的動物法專家參與。香港大學動物法專家韋凱雯(Amanda Whitfort)副教授將於研討會上,重申香港政府制定全新動物權益法以全面保護動物權益的迫切性。
韋凱雯副教授早在2010年與香港愛護動物協會的候安娜醫生(Dr Fiona Woodhouse)完成香港動物權益法例的全面檢討報告,認為香港首要應訂立全面的動物權益法,取代現行法例第169章「防止殘酷對待動物條例」,才能積極應對保障動物的相關問題。政府其後修訂了法例第139B章「公眾衛生(動物及禽鳥)(售賣及繁育)規例」處理商業繁殖狗隻問題,但並不包括其他物種及寵物繁殖行為。
研討會亦邀請了協助英國政府推動2006年改革動物法的鴨巴甸大學Mike Radford教授分享經驗,他將於5月5日星期六上午9時10分,以 “A Duty to Care: the case for animal welfare legislation“為題, 分析為動物權益立法的重要性。
歡迎傳媒出席研討會。
日期:2018年5月4日和5日(星期五、六)
地點:香港大學百周年校園鄭裕彤樓二樓模擬法庭
研討會詳情:http://animallawconference.law.hku.hk/program/
傳媒查詢:韋凱雯副教授(電郵:[email protected]),或港大傳訊及公共事務處尹慧筠 (電話︰2859 2600/ 電郵︰[email protected])。
HKUL Book Talk - Little Reunions: Eileen Chang's triumphant return to HKU
Speaker: Martin Merz
Moderator: Ilaria Maria Sala
Date: May 8, 2018 (Tuesday)
Time: 6:30 - 8:00 pm
Venue: Special Collections, 1/F, Main Library,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Language: English and Mandarin
Publisher: New York Review Books (NYRB)
Registration: http://lib.hku.hk/friends/reading_club/bt2018_02.html
About the Speaker
Mr Merz is a long-time resident of Hong Kong who has translated Chinese literature from Chinese into English, including three novels, two operas and numerous shorter pieces for the New York Times and numerous literary journals.
About the Book
Now available in English for the first time, Eileen Chang’s dark romance opens with Julie, living at a convent school in Hong Kong on the eve of the Japanese invasion. Her mother, Rachel, long divorced from Julie’s opium-addict father, saunters around the world with various lovers. Recollections of Julie’s horrifying but privileged childhood in Shanghai clash with a flamboyant, sometimes incestuous cast of relations that crowd her life. Eventually, back in Shanghai, she meets the magnetic Chih-yung, a traitor who collaborates with the Japanese puppet regime. Soon they’re in the throes of an impassioned love affair that swings back and forth between ardour and anxiety, secrecy and ruin. Like Julie’s relationship with her mother, her marriage to Chih-yung is marked by long stretches of separation interspersed with unexpected little reunions. Chang’s emotionally fraught, bitterly humorous novel holds a fractured mirror directly in front of her own heart.1
Eileen (Ailing) Chang, 張愛玲, a legendary Chinese writer, studied at HKU’s Faculty of Arts between
1939 and 1941 where she excelled academically and received two scholarships. When Hong Kong was occupied by the Japanese, she was forced to suspend her studies and return to Shanghai. However, the two years she spent in Hong Kong were critical to her later emergence as a legend in the world of literature.2
This final work of Ms Chang is an autobiographical fiction finally brought to the English reader two decades after her passing in Los Angeles.
Books written by Eileen Chang from the Library’s Special Collections will be on display during the book talk.
Admission: Free
HKU Libraries Website: http://lib.hku.hk/
Connect with the Libraries on social media: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hkulib/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HKULibrariesCollection
1 https://www.nyrb.com/products/little-reunions?variant=41949185543
2 http://www.scholarships.hku.hk/Scholarships/detail/67
Media Contact: Mr. Gary Chin, Tel: 2859 2211 / Ms. Marina Yeung, Tel: 2859 8903
香港在1972至1988年間主要基建工程珍貴歷史照片首次展出
港大「基建與想像 香港未來之都」展覽預覽
香港大學(港大)園境建築學部將於3月24日至5月16日在展城館舉行「基建與想像」照片展覽,展出香港在1972至1988年間竣工的主要基建工程的珍貴照片,包括紅磡海底隧道、地下鐵路,青山發電廠、船灣淡水湖等重要公共工程。這些新基建系統落成,促成了香港邁向現代城市景觀的重大改變,塑造了香港人日常社區生活的面貌,成爲一代人的集體回憶。
攝影作品選自香港著名基建及建築攝影師Heather Coulson捐贈予港大圖書館的攝影集,是這批珍貴照片首次公開展示給公衆欣賞。
展覽分成四個部分:1)地下鐵路,2)公路與隧道,3)電力設施,以及4)供水系統。每一部分展示大型攝影作品以及顯示工程構造的圖紙,另外附有視像片段與記錄1970與1980年代香港基建高峰的文獻資料。
展覽旨在為公眾提供一個機會去思考城市的變化與更新,以及設想建設21世紀可持續發展未來的途徑。
「基建與想像 香港未來之都 1972-1988」展覽
日期:3月24日至5月16日
地點:展城館
開放時間:每天上午10時至6時(除5月1日外,星期二休息)
傳媒查詢,請聯絡港大傳訊及公共事務處高級經理(傳媒)尹慧筠小姐(電話︰2859 2600 / 電郵︰[email protected])。
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展覽
1. 通過歷史照片和電影 《博薩特在中國:記錄一九三零年代的社會變遷》 捕捉1930年代的動蕩
展出日期:即日至2018年8月5日(星期日)
從北京到中國西部的青海湖、從遭受轟炸的漢口到草原上的蒙古牧民,博薩特穿越無數的山水風光、經歷各樣的社會狀況。故是次展覽分為不同的主題區域,以洞悉這位攝影師的思緒。除了拍攝日常生活外,他更採訪到舉足輕重的政治人物,包括身在延安的毛澤東、蔣介石和蔣介石夫人宋美齡。
作為本館於稍早前舉辦的馬格蘭攝影師、及其於西方拍攝的作品展的延續,本展覽記錄了在重大的政治和社會動盪下,中國的山水景色與人民。與此同時,新聞攝影亦發展成一個專業的大眾媒體。而博薩特於1930年代拍攝的作品,亦是令遠東活現於家家戶戶的歐洲與美國人眼前的主要方法之一。
由於博薩特在華旅程的記錄豐富,其影像作品遂提供了難能可貴的背景資料。他用客觀的鏡頭視角來透視一個──今已成為過去的社會。博薩特的作品是極具歷史意義的,因絕大多數的西方攝影師只為完成個別任務而訪華、未有長期留居中國;而許多中國攝影師則為從事政治活動或受到委託而進行拍攝,致使作品題材多是經過精心挑選、且保持一致的敘述。
博薩特的紀實攝影和紀錄片既非殖民主義,亦不含政治動機。在日軍侵華時,他雖與中國人民一同生活,卻沒有偏袒任何一方,而只是讓其靜態、同時又鼓舞人心的照片來捕捉周遭的景象。博薩特所作的是超凡卓越的,因為有關政治和戰役活動的傳統報導,尤其是戰爭的圖像,往往旨在宣揚愛國主義或反國家主義情緒。博薩特在記錄都市中心與鄉村地區、和平的日常生活並戰時活動等眾多時刻之中,他始終致力成為一位中立的觀察者,以較為全面的角度呈現一個受國際社會高度重視、卻仍然鮮為人知的國度。
地點:香港薄扶林般咸道90號港大美術博物館徐展堂樓1樓
2. 《二生三:張洪與秋麥合作作品》 傳統水墨畫與攝影的視覺二重奏
展出日期:即日至2018年5月6日(星期日)
自2009年起,在保持傳統中國山水畫的本質、同時將傳統水墨和攝影融入21世紀的原則下,張洪與秋麥嘗試糅合這兩種媒介來創作。當兩個世界相遇、膠片顆粒與墨點結合之際,二人的視野就能超越個別的文化、定義、界限和地域。
展品涵蓋各式各樣的傳統藝術形式,如掛軸、手卷、冊頁、獨立版畫及扇面等,卻又散發出濃厚的當代氣息。兩位藝術家的個人作品,亦清晰地呈現出那段引領他們攜手合作的個人藝術歷程。
地點:香港薄扶林般咸道90號港大美術博物館馮平山樓1樓及2樓
開放時間:
星期一至星期六,上午9時30分至下午6時
星期日,下午1時至6時
大學及公眾假期休息
電話:(852)2241 5500 (一般查詢) / 電郵:[email protected]
費用:免費入場
詳情請參閱:http://www.umag.hku.hk/tc/
傳媒查詢
港大美術博物館高級傳訊主任張寶儀女士,電話:(852)2241 5512,電郵:[email protected]
港大美術博物館項目助理蔡倩蘅小姐,電話:(852)2241 5509,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