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
通過歷史照片和電影
《博薩特在中國:記錄一九三零年代的社會變遷》
捕捉1930年代的動蕩
2018年04月26日
香港大學(港大)美術博物館將於2018年4月27日至8月5日呈獻《博薩特在中國:記錄一九三零年代的社會變遷》展覽。展覽呈獻一系列由瑞士攝影記者瓦特爾‧博薩特所拍攝的黑白照片和紀錄片。在1933年至1939年間,博薩特旅居並走訪中國,成為最早記錄這於中國和世界歷史上屬關鍵十年的記者之一。
展覽開幕禮今天(4月26日)舉行,主禮嘉賓包括瑞士駐香港及澳門總領事館總領事Reto Renggli、瑞士攝影基金會總監及策展人彼得.普夫倫德、香港大學博物館學會副主席楊安娜及港大美術博物館總監羅諾德。
從北京到中國西部的青海湖、從遭受轟炸的漢口到草原上的蒙古牧民,博薩特穿越無數的山水風光、經歷各樣的社會狀況。故是次展覽分為不同的主題區域,以洞悉這位攝影師的思緒。除了拍攝日常生活外,他更採訪到舉足輕重的政治人物,包括身在延安的毛澤東、蔣介石和蔣介石夫人宋美齡。
作為本館於稍早前舉辦的馬格蘭攝影師、及其於西方拍攝的作品展的延續,本展覽記錄了在重大的政治和社會動盪下,中國的山水景色與人民。與此同時,新聞攝影亦發展成一個專業的大眾媒體。而博薩特於1930年代拍攝的作品,亦是令遠東活現於家家戶戶的歐洲與美國人眼前的主要方法之一。
由於博薩特在華旅程的記錄豐富,其影像作品遂提供了難能可貴的背景資料。他用客觀的鏡頭視角來透視一個──今已成為過去的社會。博薩特的作品是極具歷史意義的,因絕大多數的西方攝影師只為完成個別任務而訪華、未有長期留居中國;而許多中國攝影師則為從事政治活動或受到委託而進行拍攝,致使作品題材多是經過精心挑選、且保持一致的敘述。
博薩特的紀實攝影和紀錄片既非殖民主義,亦不含政治動機。在日軍侵華時,他雖與中國人民一同生活,卻沒有偏袒任何一方,而只是讓其靜態、同時又鼓舞人心的照片來捕捉周遭的景象。博薩特所作的是超凡卓越的,因為有關政治和戰役活動的傳統報導,尤其是戰爭的圖像,往往旨在宣揚愛國主義或反國家主義情緒。博薩特在記錄都市中心與鄉村地區、和平的日常生活並戰時活動等眾多時刻之中,他始終致力成為一位中立的觀察者,以較為全面的角度呈現一個受國際社會高度重視、卻仍然鮮為人知的國度。
如欲觀看更多展品的圖片及說明,請按此。
展覽詳情
展出日期:2018年4月27日(星期五)至2018年8月5日(星期日)
開放時間:
星期一至星期六,上午9時30分至下午6時
星期日,下午1時至6時
大學及公眾假期休息
地點:香港薄扶林般咸道90號港大美術博物館徐展堂樓1樓
電話/ 電郵: (852) 2241 5500 (一般查詢) / [email protected]
費用: 免費入場
詳情請參閱: http://www.umag.hku.hk/tc/
港大美術博物館·社交媒體連結: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umag.hku
Twitter: https://twitter.com/UMAG_HKU
Instagram: #WalterBosshard, #photographs, #documentaryfilms, #UMAG
Weibo: @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UMAG
有關港大美術博物館
港大美術博物館原稱為馮平山博物館,創立於1953年,現址原為1932年正式成立的港大馮平山圖書館,以捐建人名義冠名。如欲了解更多港大美術博物館詳情,請按此。
傳媒查詢
港大美術博物館高級傳訊主任張寶儀女士 ,電話:(852)2241 5512,電郵:[email protected]
港大美術博物館活動助理蔡倩蘅女士,電話:(852)2241 5509,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