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
《瓷移物化:陶染域外的明清陶瓷》
歷觀東西交匯五百年
2017年12月08日
香港大學(港大)美術博物館將於2017年12月9日至2018年2月27日呈獻《瓷移物化:陶染域外的明清陶瓷》展覽。由港大柏立基學院贊助,是次展品來自港大美術博物館、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及香港海事博物館的藏品,探討國際陶瓷貿易如何在不同區域內傳播陶瓷的風格、形式及生產技術。上述的交流不僅戲劇性改變了亞洲與歐洲藝術的發展路向,更塑造出因充滿異域風情、工藝精湛且造型亮麗而備受珍視的陶瓷。
展覽開幕禮今天(12月8日)舉行,主禮嘉賓包括港大副校長(環球事務)高為元教授、港大柏立基學院管理委員會主席梁安妮女士及港大美術博物館總監羅諾德博士。
一個全球產業
數千年來,中國為全球帶來最優質的瓷器。優雅、耐熱及耐潮的中國瓷器造型多變、色彩斑斕,既被積極搜羅,亦備受世界各地的工匠爭相模仿。從6世紀至20世紀,中國各地的窯產量豐富,從華麗的宮廷陳設瓷,到碗、盤等日用瓷,甚至遠銷至東南亞、日本、韓國及伊斯蘭世界的外銷瓷,應有盡有。
直至14世紀,少量的中國瓷器才首次經中東商旅踏足歐洲,作為獻給歐洲統治者的禮物。在工藝技術上,中國瓷器較以低溫燒製的歐洲陶瓷更為優越,故它們被視為極罕有的奢侈品、偶爾更會被鑲嵌上金銀,使其更顯貴重。16世紀初,隨著葡萄牙建立來往中國的貿易航線,中國陶匠開始大量生產專為歐洲市場而設的外銷瓷,作為大規模出口貿易,包括絲綢、香料、茶葉及漆器的一部分。
中國的製瓷技術,如所有成功的發明般激發競爭。數個世紀以來,亞洲各地的窯持續生產各式各樣仿中國瓷器的陶瓷;歐洲人的嘗試卻遲遲未能成功,直到1709年,約翰‧伯特格爾才於德國邁森解開製瓷之謎。18世紀末,歐洲各地的瓷器廠已生產出揉合歐洲與亞洲最優秀設計特色的瓷器。
展覽詳情
展出日期:2017年12月9日(星期六)至2018年2月27日(星期二)
開放時間:
星期一至星期六,上午9時30分至下午6時
星期日,下午1時至6時
大學及公眾假期休息
地點:香港薄扶林般咸道90號港大美術博物館徐展堂樓1樓
電話/ 電郵: (852) 2241 5500 (一般查詢) / [email protected]
費用: 免費入場
詳情請參閱: http://www.umag.hku.hk/tc/
港大美術博物館·社交媒體連結: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umag.hku
Twitter: https://twitter.com/UMAG_HKU
Instagram: #MingDynastyCeramics, #QingDynastyCeramincs, #UMAG
Weibo: @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UMAG
有關港大美術博物館
港大美術博物館原稱為馮平山博物館,創立於1953年,現址原為1932年正式成立的港大馮平山圖書館,以捐建人名義冠名。如欲了解更多港大美術博物館詳情,請按此。
傳媒查詢
港大美術博物館高級傳訊主任張寶儀女士 ,電話:(852)2241 5512,電郵:[email protected]
港大美術博物館活動助理蔡倩蘅女士,電話:(852)2241 5509,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