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
《生如錦繡:印尼群島的伊卡絣織》
保存消逝中的工藝
2017年09月14日
香港大學(港大)美術博物館將於明天(9月15日)至11月26日舉辦《生如錦繡:印尼群島的伊卡絣織》展覽。透過是次展覽,加上與是次展覽主題相關的研究專著《印尼群島的伊卡絣織》,港大美術博物館冀能闡述印尼群島豐富多樣的伊卡織品風格。
展覽開幕禮今天(9月14日)舉行,主禮嘉賓包括印度尼西亞駐港總領事館資訊及社會文化事務領事瑜妮女士、普撒卡收藏家胡彼得先生及港大美術博物館總監羅諾德博士。
港大美術博物館期望透過是次展覽及專著,深入了解來自超過五十個織造地區的織品,展出伊卡文化,並簡要介紹不同織造者與使用者的境況、信仰和習俗。普撒卡收藏既揭示一系列不同群島的伊卡風格,同時亦反映出因群島之間的長期文化交流,在風格上造成的顯著共通點。這些物料上乘而稀有的伊卡織品,部分擁有少量已知的同類織品,有些更是獨一無二。
從學術角度出發,便可見胡彼得先生的普撒卡收藏,展示了年輕國家印尼於獨立後所持「多元一體」的座右銘。普撒卡收藏呈獻出印尼境內群島的織品,不同風格相互交織的同時,每個地方亦別樹一格,不僅讓人能夠探討群島居民豔麗的衣飾,更讓人了解到於其他大部分收藏中罕見的日常服裝。
大部分傳統的收藏側重華麗的服飾,例如同是在弗洛勒斯島上的「伊利蔓德拉」,深赤色的聘禮用圍裙備受當地人及收藏家的重視與推崇,然而精緻的靛藍色日常用圍裙卻幾乎完全被收藏家所忽略。導致這些精緻的日常用織品隨著歲月而變得殘破,其存世數量相較於那些備受珍視、尊重與積極收藏的聘禮用圍裙稀少。
有關伊卡織品及印尼群島人們對織品的用法等知識,主要來自傳教士的記錄及科學實地考察,當中絕大多數由非印尼人士撰寫。這些記錄涵蓋範圍較為狹窄——許多織造地區只有一、兩處資料,某些地區甚至從未被仔細考察。許多傳統知識,尤其是屬於印尼群島較偏遠島嶼的,正逐漸遺失;故需研究者同心協力以保存他們的文化。
展覽詳情
展出日期:2017年9月15日(星期五)至11月26日(星期日)
開放時間:
星期一至星期六,上午9時30分至下午6時
星期日,下午1時至6時
大學及公眾假期休息
地點:香港薄扶林般咸道90號港大美術博物館徐展堂樓一樓
電話:(852)2241 5500/ 電郵:[email protected] (一般查詢)
費用:免費入場
詳情請參閱:http://www.umag.hku.hk/tc/
港大美術博物館·社交媒體連結: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umag.hku
Twitter: https://twitter.com/UMAG_HKU
Instagram: #Ikat, #Textiles, #IndonesianArchipelago, #UMAG
Weibo: @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UMAG
有關港大美術博物館
港大美術博物館原稱為馮平山博物館,創立於1953年,現址原為1932年正式成立的香港大學馮平山圖書館,以捐建人名義冠名。如欲了解更多港大美術博物館詳情,請按此。
傳媒查詢|
港大美術博物館傳訊主任張寶儀小姐,電話:(852)2241 5512,電郵:[email protected]
港大美術博物館項目助理蔡倩蘅小姐,電話:(852)2241 5509,電郵:[email protected]
請按此瀏覽圖片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