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
港大公共衞生學院舉辦國際會議 ─
從基礎科學到科研實證 : 認識呼吸道病毒的傳播及控制
2017年06月19日
香港大學(港大)李嘉誠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世衞傳染病流行病學及控制合作中心,於2017年6月19日(今天)至6月22日舉行為期三天的「從基礎科學到科研實證 : 認識呼吸道病毒的傳播及控制」國際會議。會議為慶祝港大醫學院成立130周年,由裘槎基金會、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和國際流感與其他呼吸道病毒學會(ISIRV)協辦。
逾160名醫療界領袖、臨床醫生、科學家、學者和學生出席此國際會議,研究各種病毒的學者、科研人員和臨床專家聚首一堂共同討論呼吸道病毒在人類之間傳播,及從動物到人類的傳播、病毒傳播的實驗模型、病毒傳播的決定因素和控制呼吸道病毒傳播的措施。此國際會議為相關研究提供一個討論平台,並有助於確立未來的重點研究方向。
來自世界各地知名學府及研究所的專家,包括美國埃默里大學醫學院Larry Anderson教授、英國倫敦大學衞生與熱帶醫學院John Edmunds教授、荷蘭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學醫學中心Ron Fouchier教授、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河岡義裕教授、美國馬里蘭大學Donald Milton教授、美國康奈爾大學Colin Parrish教授、香港中文大學許樹昌教授、香港大學機械工程系李玉國教授以及港大李嘉誠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高本恩教授、潘烈文教授、林讚育博士及嚴慧玲博士將會在會議中發表學術報告。
是次國際會議主席、港大公共衞生學院講座教授、譚華正基金教授(醫療科學)裴偉士教授,於開幕致辭時指:「來自世界各地優秀的研究人員將會圍繞這個極為重要的公共衞生課題發表演說,我們期待會議中積極的討論和互動能夠加深理解及促進跨學科的合作。」
鑑於呼吸道傳播病毒在全球迅速傳播,如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沙士)、2009年流感大流行、中東呼吸綜合症等,這些病毒引起的疾病流行對全球公共衞生構成極大威脅,並具有重大的經濟和社會影響。但我們對於呼吸道病毒的傳播機制仍欠缺充份了解,包括直接或間接接觸傳播、空氣傳播的相對重要性等。至今未能確定控制呼吸道病毒傳播的最有效措施。我們需要對病毒遺傳因素在病毒從動物到人類傳播中的角色有加深了解。增進相關知識有助於認識非藥物干預措施的作用以及如何合理使用此類措施更有效地控制和預防感染。
現時的研究模式往往是研究人員針對個別病原體(如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麻疹、中東呼吸綜合症)或採用某種實驗方法(如進行動物模型實驗、基礎病毒學、流行病學、空氣生物學、感染控制)對相關課題展開單一研究。是次會議將跨越呼吸道病毒研究之間的差異,匯聚從事不同研究的學者展開廣泛而深入的交流。
關於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世衞傳染病流行病學及控制合作中心
香港大學(港大)李嘉誠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於2014年10月獲世界衞生組織委任為世衞傳染病流行病學及控制合作中心,是港大第一所獲世衞委任為合作中心的學術部門。港大公共衞生學院在公共衞生教育及科研方面有多年經驗,成就卓越。港大公共衞生學院的傳染病及非傳染性疾病的研究工作在國際間舉足輕重,對改善本地和全球個人及人口健康有非常重大的貢獻。此外,港大公共衞生學院乃頂尖的科研和教學中心,對流行性感冒及其他新興病毒的教育工作不遺餘力之餘,亦致力於與傳染病及非傳染性疾病的控制、控煙、空氣污染、心理腫瘤學、行為科學、生命歷程流行病學、醫療經濟效益、醫療服務規劃及管理等有關的研究工作,當中不少研究更獲本地、國內以至國際組織(如世界衞生組織和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認同,納入其公共衞生政策當中。
香港醫學發展一百卅年
香港華人西醫書院於1887年成立,1907年改名為香港西醫書院,是香港第一所提供高等教育的機構。香港大學於1911年成立時,香港西醫書院併入香港大學醫學院,成為大學的首所學院。
港大醫學院在過去130年見證和參與香港,乃至整個亞太地區的醫療衞生發展。由醫學院培育出來的歷代畢業生,均富睿智、具仁心、有承擔,與香港風雨同路,一起成長,致力為全港市民的健康服務。
2017年是香港醫學發展重要的一年,除慶祝港大醫學院130周年,醫學院同時與其並肩同行的伙伴攜手慶祝重要的周年紀念,包括雅麗氏紀念醫院和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慈善基金會(130周年)、養和醫院(95周年)、贊育醫院(95周年)、瑪麗醫院(80周年)、葛量洪醫院(60周年)、香港大學深圳醫院(5周年)和於2017年啟用的港怡醫院。醫學院和這些伙伴醫院共同成長、共享成果,為香港醫學發展作出貢獻。
未來一年醫學院將舉行一連串大型的慶祝活動,包括巡迴攝影展、師友計劃、籌款計劃、學術會議、出版紀念書籍等,並以2017年12月17日假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的130周年晚宴,為慶典的圓滿結束。
有關慶祝活動的詳情,請瀏覽:130.med.hku.hk。
裘槎基金會
裘槎基金會是一個私人基金會,於 1979 年由已故的裘槎先生創辦,旨在提昇香港自然科學、科技及醫學的水平。基金會的工作分為以下五大範疇:
- 資助有潛質的香港年輕科學家及醫生於海外供讀博士學位或進行博士後研究;
- 讓香港的科研者能專心發展其科研潛能並進行創新的研究工作;
- 資助舉辦研討會及合作研究,促進香港與海外科學家的交流溝通;
- 資助舉辦學術活動,促進香港中學生及本科生對科學知識的了解;及
- 為有緊急財務困難的香港大學生提供資助。
裘槎先生委託董事局全權管理其基金會。基金會的創會會長陶德勳爵,是諾貝爾獎得主及劍橋大學基督書院院長。現任主席麥德華教授,為英國皇家學院院士、美國科學院海外院士、加拿大皇家學院院士、也是一位免疫學和癌症研究上國際公認先驅。麥教授由2011年6月起擔任裘槎基金會主席一職,接替剛卸任的前主席簡悅威教授。
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的主題研究計劃─「探討流感病毒、宿主和環境各種因素對流感傳播和病理的影響」(2014-2019)
此主題研究計劃由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參與研究學者包括來自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及香港科技大學的研究團隊。這是一項針對流感病毒傳播和病理的跨學科研究項目,為期五年;主要探討如何改善全球公共衞生、提供高質素的流惑研究及加強醫學界對相關範疇的認識。此外,此計劃不但為本地和國際機構提供實時數據以作全球衞生政策研究之用,更可培養新一代科研人材,以維持及推進香港在流感研究上的領導地位。
國際流感與其他呼吸道病毒學會(ISIRV)
國際流感和其他呼吸道病毒學會(ISIRV)是一個獨立的國際性科學專業學會,以 促進流感和其他呼吸道病毒疾病預防、檢測、治療和控制為宗旨。
IRISV於2005年成立,是全球第一個專注於流感和呼吸道病毒疾病的科學學會。學會成立的另一個原因是為確保可持續舉辦及支援規模不斷增長的流感控制會議(Options for the Control of Influenza conferences)。
流感和急性呼吸道病毒疾病是重要的國際公共衞生課題。近年的流行病事件──如首先在墨西哥發現的2009年H1N1流感大流行;中國發生的人類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 中東呼吸綜合症的出現;以及不少國家持續爆發的高致病性甲型H5N1禽流感;突顯出呼吸道病毒研究中國際合作的重要性。
傳媒查詢
請聯絡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