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
「重織愛.念.情:創新善別輔導」記者招待會
2016年12月06日
喪失至親,無疑是人生中必經的傷痛經歷。根據衞生署的數字顯示,香港死亡人數從 2005 年的 38,683 增至 2015 年的 46,757 。由此推斷,經歷喪親的人數亦日漸增加。喪親所帶來的影響甚廣,除了情緒反應外,還有心理、行為和身體上的影響。此外,喪親者常常因處理遺物而感到矛盾及懊惱。一方面既想透過遺物懷念逝世親人;另一方面卻因怕睹物思人而感到傷痛。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一向致力推廣及發展「善別」輔導服務─期盼喪親者能妥「善」處理「別」離的經驗。近期與東華三院合辦「重織愛.念.情:創新善別輔導」先導計劃,並引入源自澳洲一個創新的遺物重織計劃 (Woven Memories)概念,透過重塑遺物,為物件賦予新意義,從而轉化喪親者的哀傷。此計劃更邀請了澳洲計劃創辦人Mary Burgess女士作顧問,並由香港大學知識交流撥款計劃資助。
Mary Burgess女士表示:「計劃旨在幫助面對逝者衣物不知所措的喪親者。我們會一起將這些遺物設計及轉化成獨特的物件,例如坐墊、袋、檯墊或被等,讓喪親者重新建立與逝者的關係。」她更分享一個經驗:「曾經有一位懷孕喪父的女士向我求助。她對父親不能親眼看到孫兒出世及成長而感到惋惜。加上懷孕時賀爾蒙變化,情緒十分低落。面對父親的遺物,更時常提醒她這遺憾。她與我商討後決定將父親的衣服改造為嬰兒被,作為對孫兒的禮物。她一同設計及選出了兩件父親的衣服,亦參與了撕破的過程。最後,我們將此被交到她手上,遺憾的感覺大大減低。更特別是,她後來告訴我,孫兒跟這張被特別投緣。只要蓋上它,他便高興安睡。」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副教授周燕雯博士呼籲面對親人衣物而矛盾的喪親人士參與此先導計劃:「Mary於澳洲的計劃為世界首創。是次在香港試辦並加添本地元素,也讓不願意以面談作為輔導方法的喪親者多一項選擇。參加者需要選取逝者的衣物作為材料,然後與東華三院的社工及藝術部門的同工一起商討新物品的設計。若參加者同意,他們也可以參與舊衣物解體及重織過程。」 她解釋:「喪親 (bereave)這英文詞語,有撕破 (strip)所擁有物件的意思。這貼切地形容了喪親者的感受。喪親經歷撕掉了與逝世者的關係,亦撕毀了喪親者的未來。而撕破遺物的程序,能把失去逝者的負面情緒具體呈現,有助喪親者抒發其情感。」
周燕雯博士再補充:「近代哀悼理論提及持續性相連感 (Continuing Bond)的重要。透過物件與逝世者保持著相連感,不一定是一件壞事,善加利用,甚至能有正面後果。幫助他們重新定義與逝者之間的關係,使逝者的精神和信念能在其心中延續,讓他們能重新得力,繼續生活。華人在家拜祖先神位也有異曲同工的情況。」
東華三院社工蔡嘉玲姑娘表示:「現時只在研究初期,也擔心這西方模式能否在香港應用。想不到與個別喪親者溝通後,發覺他們對這種遺物處理方法並非如想像中忌諱。正如參與試驗計劃的張女士,她坦言起初也會覺得遺物帶給人有『不吉利』的觀感,但當自己和家人在執拾逝去母親的遺物時,他們都不捨得棄掉,還主動要求保留一些有紀念價值的衣物,而家人亦即時分享對母親的回憶和懷念,張女士形容這過程是淚中帶笑的、窩心的。在張女士帶著所挑選的遺物與我和藝術部門同工會面時,遺物成為了大家的連繫。它不但連繫了張女士與回憶中的母親,也連繫了在場說故事和聽故事的人,大家彷如在張女士的內心世界裏走了一趟。」張女士在會面完結時更說:「我以為只是簡單說說遺物背後的故事,想不到我們會談得如此深入。過程讓我了解多了自己對母親逝世的感覺、想法,也讓我重新回顧和檢視自己的喪親歷程,確實是很特別且寶貴的經驗。」
東華三院賽馬會復康服務中心副院長楊美玲姑娘分享:「這計劃不單是幫助喪親者,亦讓殘疾人士參與轉化過程,讓他們透過編織縫紉向經歷喪親者傳遞關愛和祝福,突顯『各展所長、傷健共融』的精神。另一方面,對於殘疾人士而言,這是一個很好的生死教育,讓他們學習面對死亡,令計劃更具意義。我們很高興參與此計劃。」
此計劃由香港大學知識交流撥款計劃資助,進行為期一年的試驗計劃及研究,以評估此計劃於香港的成效。是次記者招待會更邀得澳洲Woven Memories 的計劃創辦人Mary Burgess女士、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周燕雯副教授及東華三院蔡嘉玲姑娘擔任講者,而計劃的服務使用者、東華三院「愛不同藝術」同工及計劃紡織者,更出席分享其對服務的感受和體驗。
「重織愛.念.情:創新善別輔導」於二零一六年十月正式展開,如欲了解更多計劃的詳情,可登入https://goo.gl/lc3GJ2參加於2016年12月10日(星期六)上午舉行的「重織愛.念.情:創新善別輔導」公開講座。此外,本服務亦會預留少量名額讓公眾人士參加,有興趣參加者可致電2884 2033,向東華三院社工易代恩姑娘查詢。
傳媒查詢:請聯絡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簡詠雯小姐 (電話:3917 5527/電郵:[email protected])
香港大學傳訊及公共事務處梁菁栘小姐(電話:2857 8555/ 9022 7446/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