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
港大物理系舉辦光污染實地考察及比賽
致力推動社會及學生關注光污染
2016年06月07日
在人煙稠密的香港,光污染問題嚴重,備受社會關注。近年香港大學物理系除了致力進行光污染研究外,亦積極推動大眾關注這環境問題。他們藉著港大知識交流基金的資助,鼓勵同學在其居住的社區進行光污染研究,透過收集的數據分析光污染問題。本年港大與香港太空館、嗇色園主辦可觀自然教育中心暨天文館和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天文普及辦公室合辦「星.夜.行」實地考察活動、「光污染研究比賽2015-16」及「光污染短片製作比賽2015-16」,向公眾宣揚減少光污染的措施。光污染實地考察活動已於2015年11月下旬舉行,而兩項比賽亦圓滿結束。
「光污染研究比賽2015-16」
「光污染研究比賽2015-16」旨在讓學生透過親身參與研究,從而了解香港日益嚴重的光污染問題。比賽共有14隊60名來自12間學校的中學生隊伍參賽。參賽隊伍須以光污染主題作一項專題研習,使用不同方法進行探究,並提交一份研究報告參賽。經過評審團的評審,當中6隊優異隊伍在本年4月23日於港大作口頭匯報,競逐冠、亞、季軍和優異獎,頒獎典禮於同日進行。
「光污染研究比賽2015-16」比賽結果:
冠軍 –瑪利曼中學(題目:光污染與生態系統)
亞軍 –聖公會鄧肇堅中學(題目:節日燈飾:慶祝還是污染?)
季軍 –佛教善德英文中學(題目: 天光光 心慌慌 香港街坊不勝防?)
優異獎 (以筆劃排列):
- 旅港開平商會中學(題目:光害對動物及植物的影響)
-順德聯誼總會翁祐中學(題目:對香港光污染的研究)
- 新加坡國際學校(題目:香港的光污染如何影響我們的睡眠質素?)
評審之一,極地博物館基金有限公司創辦人李樂詩博士說:「香港的光污染問題特別嚴重,戶外的廣告招牌和燈箱異常光亮,除了令人感到刺眼外,更揭示了能源的浪費。」關於是次研究比賽,香港理工大學土地測量及地理資訊學系兼任教授梁榮武教授指出:「希望是一個種子,可以刺激大家成為科學家,以科技解決氣候變化和光污染問題。」對於參賽作品,香港太空館館長梁偉明先生提及:「很高興見到今年參與研究比賽的同學涉獵的課題比以往更廣泛,包括環境、生態、動物、植物和人的健康,而研究的質素亦有進步。」冠軍隊伍來自瑪利曼中學,三位同學以光污染和生態為研究主題,分析不同光源對植物生長的影響。
「光污染短片製作比賽2015-16」
另外,「光污染短片製作比賽2015-16」希望大眾製作以光污染為主題的短片,從而了解及思考香港日益嚴重的光污染問題。比賽總共收到12份參賽作品,經過評審團的評審後,冠軍得主是梁語桁。她是一名16歲的青年,同時獲得為鼓勵青少年參賽而特設的「青少年獎」。亞軍作品更是由聖文德天主教小學的小學生創作,以螢火蟲母子的遭遇表達減少光污染對生態的重要性。香港地球之友主席黃譚智媛教授指出:「得獎短片作品既內容豐富又具趣味性,成功帶出減少光污染的訊息。」嗇色園主辦可觀自然教育中心暨天文館郭志泰校長表示:「短片製作比賽給了大家一個反思了光污染對自然環境的影響的機會,這對推廣減少光污染十分重要。」
「光污染短片製作比賽2015-16」比賽結果:
冠軍及青少年獎 – 梁語桁(作品:美麗夜空的代價 https://youtu.be/oCGmrZ74Hg4)
亞軍 – 聖文德天主教小學(作品:消失的螢火蟲 https://youtu.be/l6eWA1IefX8)
季軍 – 慈幼英文學校(作品:我城 • 光污染 https://youtu.be/AsKVOzdChyo)
優異獎 (以筆劃排列):
- 新加坡國際學校(作品:不止影響環境,還有我們的未來)
- 鄭梓軒(作品:當電影遇上光污染)
活動統籌、港大物理系潘振聲博士在總結活動時說:「是次活動圓滿結束,港大會繼續積極地在社會推動關注光污染,教育公眾光污染對大自然和生活的負面影響,及討論如何減少光污染。」兩項比賽的優秀作品,將於6月8日至27日在香港太空館大堂作免費短期展覽,讓公眾人士欣賞,進一步在社會推動關注光污染。
得獎者感言
「光污染研究比賽2015-16」冠軍隊伍成員鄭穎怡、吳卓熹、廖蔚琳(中五,瑪利曼中學):「這次體驗提升了我們對環保議題的意識。香港是否一定要犧牲市民的健康、大自然的平衡和美麗的夜空,才得以維持『東方之珠』之名?一個城市最閃亮、最吸引之處往往是來自當地人的活力及其獨特的大自然風光,並不是一式一樣的燈光。因此,我們希望政府可立法規管光污染問題,而作為市民的我們則應關注此問題及以行動支持改善光污染。」
「光污染短片製作比賽2015-16」冠軍梁語桁 (中五) :「我決定參加這個比賽因為我覺得更多人需要認識光污染這個問題。經過閱讀關於光污染的資料後,我被光污染(特別在香港裡)對環境、人類的影響而感到驚訝。我也明白到改變一些日常的小習慣已足夠減少光污染的嚴重性。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影片,大家會更了解光污染及其影響和更積極地以行動改善香港的光污染情況。」
比賽評審團(以筆劃排列):
李樂詩博士,MH (極地博物館基金有限公司創辦人)
郭志泰先生 (嗇色園主辦可觀自然教育中心暨天文館校長)
梁偉明先生 (香港太空館館長)
梁榮武教授 (香港理工大學土地測量及地理資訊學系兼任教授)
黃譚智媛教授,JP (香港地球之友主席)
潘振聲博士 (香港大學物理系光污染研究及短片製作比賽2015-16統籌)
香港大學物理系早於2003年已開始進行光污研究計劃,由潘振聲博士帶領的研究團隊,透過分析「香港夜空光度監測網絡」的夜空光度數據,發現市區在晚上8時半至11時的夜空光度一般比國際標凖光亮100至1,000倍,令香港成為全球光污染最嚴重地方之一。近年,潘博士的團隊將夜空光度監測技術推廣至外地,建立了「Globe at Night - Sky Brightness Monitoring Network」。這個全球性網絡現時有16個監測站,分布在亞洲、歐洲和非洲的8個國家或地區。光污染不單令我們失去美麗的星空,更破壞大自然及人類的生活環境、浪費能源。
有關「光污染研究及短片製作比賽」計劃詳情,請瀏覽:http://nightsky.physics.hku.hk/KE/201516 。
本項目獲港大知識交流基金支持。
傳媒查詢,請聯絡港大理學院高級傳訊經理陳詩迪(電話:3917 5286 / 6703 0212 / 電郵:[email protected]) 或「光污染研究及短片製作比賽」主管潘振聲博士(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