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
港大公佈進行試管嬰兒療程婦女的焦慮及抑鬱情況調查結果
並舉辦紓緩情緒壓力「身心健康工作坊」
2016年05月03日
背景
不孕症是不少夫婦的挑戰。在香港,體外受精及胚胎移植 [IVF,俗稱試管嬰兒]為生殖科技程序中最為普遍。然而,試管嬰兒治療過程複雜,婦女身心承受不少壓力。為此,香港大學社會科學院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及李嘉誠醫學院婦產科學系合辦一個「自助身心健康練習」計劃,希望透過心理社會支援的治療模式,幫助接受試管嬰兒治療的婦女在治療過程中處理壓力。
香港輔助生殖技術普及化
根據香港人類生殖科技委員會的數據顯示,接受生殖科技程序的病人數目由2010年的8,668名,增加至2014年的12,206名。半數以上的個案都是接受體外受精及胚胎移植技術 [包括新鮮胚胎移植(IVF-ET)或凍融胚胎移植(FET)]。然而,體外受精及胚胎移植並不是百分百成功。2014年,體外受精的活產率約為14.9 - 27.2% (表一)。
表一‧2014年體外受精治療的臨床妊娠率及活產率
生殖科技程序 |
病人數目 |
治療周期 |
移植胚胎數目 |
臨床妊娠率 |
活產率 |
體外受精及胚胎移植 |
1264 |
1399 |
1.69 |
21.9% |
17.9% |
體外受精及細胞漿內精子注入法 |
3771 |
4604 |
1.86 |
18.1% |
14.9% |
凍融胚胎移植 |
3357 |
4495 |
1.84 |
32.3% |
27.2% |
*Council on Human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2014). Reports and Statistics. Hong Kong.
婦女在接受試管嬰兒治療期間的心理健康
兩個學系在2013至2015年間進行了全港首個縱向研究,跟進了一百五十一名婦女在經歷體外受精治療失敗後的的焦慮和抑鬱水平(1)。她們在驗孕得知結果後(T0)、驗孕一個月後的覆診(T1)和覆診後三個月(T2)填寫心理測量問卷(表二)。
研究發現,在驗孕得知療程失敗後,39.1%的婦女有焦慮症狀(焦慮水平8分或以上),屬需要臨床關注的水平。她們的焦慮程度在往後的幾個月仍然持續(T1:34.4%;T2:34.5%)。有18.6%的婦女在驗孕得知療程失敗後有抑鬱症狀(抑鬱水平8分或以上),她們的抑鬱情況在往後幾個月仍然持續(T1:20.5%;T2:17.9%)。結果顯示,部分婦女在治療失敗後面對心理困擾,若沒有適時的介入有機會變成長期的心理困擾。
表二‧體外受精治療失敗後的焦慮和抑鬱水平
|
焦慮水平 [N (%)] |
抑鬱水平 [N (%)] |
||||
|
T0 |
T1 |
T2 |
T0 |
T1 |
T2 |
嚴重(11分以上)a |
32 (21.2%) |
21 (13.9%) |
19 (12.6%) |
9 (6.0%) |
10 (6.6%) |
9 (6.0%) |
邊界線(8-10分)a |
27 (17.9%) |
31 (20.5%) |
33 (21.9%) |
19 (12.6%) |
21 (13.9%) |
18 (11.9%) |
正常(8分以下)a |
92 (60.9%) |
99 (65.6%) |
99 (65.6%) |
123 (81.5%) |
120 (79.5%) |
124 (82.1%) |
a 醫院情緒量表
香港不育和輔助生殖技術心理支援服務
在加拿大,澳洲,英國等地,進入生殖科技程序的病人,必須按照法例接受心理評估及輔導。而香港的《生殖科技及胚胎研究實務守則》,只要求生殖科技中心向進入生殖科技程序的人建議進行輔導服務及備有該等服務,中心提供的輔導服務只屬自願性質。
兩個學系自2001年起,在香港大學瑪麗醫院輔助生育中心提供全港首個輔助生育心理輔導服務,為不育夫婦提供心理支援服務,紓緩焦慮及負面情緒,提昇他們的生活質素。團隊包括具專業訓練的醫務社工及不孕輔導員,多年來並進行了多項與輔助生育相關的心理介入實證研究(2)(3)。
等待驗孕結果:試管嬰兒治療過程中最緊張的時期
體外受精及胚胎移植的過程繁複,婦女在不同的治療階段經歷種種壓力,其中以當胚胎移植到子宮後、等候驗孕結果之前的兩個星期,焦慮及壓力指數最高。由於婦女對懷孕抱有很高的期望,懷孕結果卻存在不確定性,婦女在這期間經歷沉重的心理負擔,如果未能作出適時介入,將有機會發展至較長時間的焦慮或抑鬱情況。不少婦女在接受療程、等待驗孕結果期間會選擇留在家中,近年以自助形式進行的心理介入能切合需要。外國研究指出,此類型的心理教育能有效減低在等待驗孕結果期間的情緒壓力(4)。
首個為接受試管嬰兒治療婦女而設的「身心健康工作坊」
針對進行體外受精治療婦女的情緒需要,兩個學系以過往的「綜合身心靈全人健康模式」為基礎,整合了一套「自助身心健康練習」。這是一套標準化的心理介入方式,內容包括身心鍛煉運動、穴位按摩、冥想和呼吸練習。參加者在進行試管嬰兒療程前須出席一個約3小時由註冊社工帶領的工作坊,學習有關技巧,待她們在進行胚胎移植後,可以自行在家中練習。「身心健康工作坊」由5月7日起開班,逢星期三和六舉行,即將在三個月內接受試管嬰兒治療的婦女可報名,選擇一個上午參加,學習有關技巧。(工作坊詳情,請按此瀏覽)
自2015年10月,共有42位準備進行試管嬰兒周期的婦女參與了工作坊先導研究。初步結果顯示,參加的婦女,焦慮水平顯著下降(自助介入前= 89.00 + 13.76,自助介入後= 84.32 + 13.60,P <0.05)(表三)。
表三‧比較自助介入前/後焦慮水平的轉變
|
自助介入前 |
自助介入後 |
焦慮水平差別b |
治療組 |
89.00 |
84.32 |
-5.26% |
對照組 |
86.42 |
94.32 |
+9.14% |
b狀況-特質焦慮量表
傳媒簡報會投影片,請按此瀏覽。
「身心健康工作坊」報名方法: 即日起到網址 http://bit.ly/ivf_hku 填寫問卷。
(由於名額有限,參加者會以電腦隨機選出。)
查詢工作坊:電話︰3917 1160 , 電郵︰[email protected]
傳媒查詢:香港大學傳訊及公共事務處高級經理(傳媒)尹慧筠,電話︰2859 2600,電郵︰[email protected]。
注釋:
1. A study on “Treatment decision making at the end of an unsuccessful IVF cycle: A prospective study on preferences of involvement and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among Chinese women,” funded by General Research Fund, Research grant Council [HKU740613H].
2. Chan, C. H. Y., Chan, C. L. W., Ng, E. H. Y., Ho, P. C., Lee, G. L., & Hui Choi, W. H. (2012). Incorporating spirituality in psychosocial group intervention for women undergoing in vitro fertilization: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 Psychology and Psychotherapy, 85(4), 356-373.
3. Chan, C. H. Y., Ng, E. H. Y., Chan, C. L. W. Chan, Ho, P. C., Chan, T. H. Y. (2006). Effectiveness of psychosocial group intervention for reducing anxiety in women undergoing in vitro fertilizatio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 Fertility and Sterility, 85(2), 339-346.
4. Ockhuijsen, H, van den Hoogen, A, Eijkemans, M, Macklon, N, Boivin, J (2014). The impact of a self-administered coping intervention on emotional well-being in women awaiting the outcome of IVF treatment: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Human Reproduction, 29(7), 1459-1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