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
港大公佈進行試管嬰兒療程婦女的焦慮及抑鬱情況調查結果
並舉辦紓緩壓力「自助身心健康工作坊」
2016年04月29日
在香港,體外受精及胚胎移植 [俗稱試管嬰兒(IVF)]為生殖科技程序中最為普遍,但由於體外受精及胚胎移植的過程繁複,婦女在不同的治療階段往往經歷種種壓力,當中以當胚胎移植到子宮後、等候驗孕結果之前的兩個星期,焦慮及壓力指數最高。由於婦女對懷孕抱有很高的期望,而懷孕結果存在不確定性,婦女在這期間經歷的心理負擔非常沉重,如果未能作出適時介入,將有機會發展至較長時間的焦慮或抑鬱情況。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和婦產科學系於2013至2015年間,進行了全港首個追蹤研究,跟進了一百五十一名婦女在經歷體外受精治療失敗後的焦慮和抑鬱水平,發現部分婦女出現焦慮及抑鬱症狀。
為針對進行體外受精治療婦女的情緒需要,兩個學系整合了一套「自助身心健康練習」,以標準化的心理介入方式,讓剛進行胚胎移植的婦女可在家練習。參加者在進行試管嬰兒療程前,須出席一個由註冊社工及專業輔導員帶領的工作坊,學習有關技巧。
兩個學系將於5月3日(星期二)舉行新聞發佈會,發表追蹤研究的詳細結果、公佈新一輪『身心健康工作坊』的報名詳情,以及試管嬰兒治療的最新數字。
一位曾參加工作坊的女士將到場分享她的經歷和工作坊的成效。
新聞發佈會詳情如下:
日期:2016年5月3日(星期二)
時間:上午10時30分
地點:香港大學百周年校園賽馬會教學樓十一樓社會科學會議廳
講者:
-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助理教授陳凱欣博士
-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婦產科學系臨床教授吳鴻裕教授
- 個案分享
傳媒查詢,請聯絡香港大學傳訊及公共事務處高級經理(傳媒)尹慧筠小姐 (電話︰2859 2600/ 電郵︰[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