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
香港大學每週活動推介(2016年1月16日至2016年1月23日)
2016年01月15日
「中國治理」國際會議
「中國治理」國際會議將於1月15及16日(星期五、六)在香港大學舉行。兩天的會議共有七場討論。來自香港、中國內地、美國和歐洲的中國問題專家將討論習近平時代中國的發展、意識形態變化、國際地位以及中國與香港的關係。是次會議由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和「紐約書評」基金會聯合舉辦。
大會討論將聚焦習近平的崛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概念,中國經濟發展和鄧小平時代與習近平時代的異同。
講者也將探討象徵中國經濟及民族復興的「中國夢」、中國的國際角色及其對中港關係的影響;又探討中國在教育、文化藝術、法律、媒體甚至是社交媒體領域的意識形態發展。
香港大學校長馬斐森教授、「紐約書評」主編Robert Silvers 與大會主要贊助方之一Fritt Ord基金會的董事會主席Georg Fredrik Rieber-Mohn將為大會致開幕詞。
大會講者包括清華大學法學院院長王振民教授、北京大學的潘維教授和胡泳教授、清華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汪暉教授、政治學系劉瑜副教授、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研究所主任黎安友(Andrew Nathan)教授、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的林培瑞(Perry Link)教授、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卜約翰教授、香港大學法律學系系主任院傅華伶教授、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總監陳婉瑩教授和香港中文大學林和立客座教授。
會議日期及時間:
2016年1月15日(星期五): 上午9時30分(嘉賓致開幕詞)至下午6時15分
2016年1月16日(星期六): 上午10時至下午4時
地點: 李兆基會議中心Hall2, 香港大學百週年校園
大會詳情請參見網站:http://www.socsc.hku.hk/icgc/。
傳媒查詢,請聯絡社會科學學院助理教務長薛曉霞女士,電話: 3917 1203,電郵: [email protected]。
香港大學及香港科學園數理藝坊
糖在我們的飲食中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烹飪時我們經常用到它,更遑論許多人熱愛的甜品和糖果。正確地食用糖,對我們的身體,特別是健康的老年,尤其重要。可有想過糖 - 這種看来普通不過的食材 - 能有着千變萬化的型態?糖藝大師利用糖的獨特性質,把它變為出神入化的藝術品,創造出令人着迷的糖藝。軟棉棉的棉花糖、千絲萬縷的龍鬚糖、一觸即破的糖波、以至栩栩如生的糖膠公仔,均是由糖所造成的。在什麼狀況下糖會展現什麼性質供我們運用?糖膠又應如何扭動去造成既複雜卻又對稱的圖案?其實糖藝並不只是一種藝術;在其背後亦蘊含了不少科學與數學的原理。
這種包含科技、數學與藝術的例子,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外表平平無奇的陶泥,必須經過物理和化學的變化,才能變成多姿多彩的陶瓷藝術。陶瓷不單是我們文化的反映,更記錄了我們過去科技的進步。園藝店裏的蕨類植物,細看之下原來每棵分支的形狀都跟整個主幹相類似,展示了數學中「分形」的特徵。分形不僅美麗,還在我們邁進智能生活的過程中被應用到藥理、集成電路設計等等各種科技領域。這些美麗的分形,再經由照相機背後的光學原理,就能變成我們手中充滿藝術感的照片。在我們身邊的各種物事,其實都在不停地告訴我們,科技、數學與藝術是不可分割的。
作為本地科技普及的先行者,香港大學理學院和香港科技園公司將於2016年1月16日及17日合辦「數理藝坊」,讓同學透過講座和工作坊,親身體驗科技、數學與藝術之間的緊密關係。部分學生的製成品更會於中環地鐵站、香港文化中心、香港科學園、創新中心、參與學生所就讀之中學及香港大學展出。對象:本地中一至中三學生及國際學校第七至第九班學生
現誠邀 貴報/刊/台派員蒞臨採訪及拍攝是次活動,詳情如下:
日期:2016年1月16日(星期六)於香港大學 及1月17日(星期日) 於香港科學園
時間:上午9時至下午6時正
閉幕典禮
日期:1月17日
時間:下午4時30分
地點:香港科學園高錕會議中心
1月16日(星期六)於香港大學
- 由Doux糖藝大師親自示範及教授製作糖藝技巧,港大教授則會解釋背後的科學原理。
- 由專業導師教授製作針孔照相機及沖曬照片,港大理學院的講師則會講解當中的科學原理和照相機技術的演變。
- 讓同學到大學的實驗室,親身體驗磁流體(ferrofluid)及超疏水(super-hydrophobic)物料的奇異特性。
- 由梓桐堂資深陶藝導師教授製作陶瓷,港大理學院的講師則會解釋背後蘊含的科學。
1月17日(星期日)於香港科學園
- 約一百位同學將會用氣球共同製作高達七米的「分形」金字塔,港大理學院的講師則會講解「分形」的數學理念。
2016年1月16日及17日的各個活動(附件)
活動網址:www.scifac.hku.hk/smart/
傳媒查詢: 吳俊熙博士(香港大學理學院講師):(電話) 5410 3822 / 3917 4594 (電郵) [email protected]
(網址) www.scifac.hku.hk/smart/
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展覽
1.《輝煌的啟示:哥德盛期至文藝復興盛期的基督宗教手稿(1250年至1500年)》展覽展出哥德及文藝復興時期40多件泥金插畫手繪本及雕塑
展出日期: 2015年12月11日(星期五)至2016年2月28日(星期日)
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與麥卡錫蒐藏合作,首次於香港展出41件精心挑選的哥德及文藝復興時期的泥金插畫手繪本及7件雕塑。
泥金插畫手繪是一種微型彩繪,以蛋彩、墨水、泥金於犢皮紙上作精美裝飾。歐洲插畫文字通常爲基督宗教文字,以圖像傳譯並加以表述。此類微繪手稿長期以來作為基督宗教福音書的圖像化表述而被珍藏,她們體現著插畫藝術的才華與文化。在那個只有極少數人懂得文字的年代,古籍善本例如聖經和時禱書中的文字和圖像,皆體現了一種被少數社群成員所獨享的藝術形式。時禱書爲流行於中世紀(即公元5 至14世紀)蘊涵基督宗教信仰的書籍,是現今最常見的中世紀泥金插畫手繪本,含有禮拜日各時刻的祈禱文。時至今日,於視覺信息的洪流中,這些難得一見的珍貴文本,集中呈現了1250至1500年的重要歷史和文化處境。
英語導賞:
2015年12月18日(星期五)(下午1時至1時30分)
2016年2月12日及19日(星期五)(下午1時30分至2時)
粵語導賞:
2015年12月19日、2016年1月9日及2月27日(星期六)(下午4時至4時30分)
2. 《埃里希•萊辛:時代脈搏——戰後歐洲的社會剪影》攝影展
展出日期: 2015年11月27日(星期五)至2016年2月14日(星期日)
香港大學(港大)美術博物館與奧地利駐香港及澳門總領事館,以及埃里希•萊辛資料館合作,舉行埃里希•萊辛攝影作品展。萊辛是著名馬格蘭攝影大師,他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於1947年開始為美聯社工作,1951年加入馬格蘭圖片社成為其第一批成員。他的作品記錄了戰後東西歐的面貌,尤其是前社會主義國家中發生的許多政治事件。今次展出的照片近一百張。
《時代脈搏》展覽展示了萊辛創作於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事業高峰期的紀錄影像,該系列作品彰顯了他作為記者對於時代及新聞現場敏銳的觸角。萊辛報道了許多戰後歐洲的重大政治事件,影像作品深具歷史意義,成為不斷發展的東西歐社會及經濟變遷的見證。展出作品包括攝於1955年的《熱情高漲的奧地利人聚集在貝維帝宮的公園》,攝於1959年的《勃蘭登堡門前的交通檢查》以及攝於1960年的《維也納的歌劇舞會》。
英語導賞:
2015年12月17日、2016年1月7日(星期四)(下午1時30分至2時)
2016年2月12日(星期五)(下午1時至1時30分)
粵語導賞:
2015年12月19日、2016年1月9日及23日(星期六)(下午4時30分至5時)
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展覽
開放時間:
星期一至星期六,上午9時30分至下午6時
星期日,下午1時至6時
大學及公眾假期休息
地點:香港薄扶林般咸道90號港大美術博物館徐展堂樓一樓
電話:(852)2241 5500/ 電郵:[email protected] (一般查詢)
費用:免費入場
詳情請參閱:www.umag.hku.hk/en/
港大美術博物館社交媒體連結:
Facebook: http://www.facebook.com/umag.hku
Twitter: http://twitter.com/UMAG_HKU
Weibo: http://www.weibo.com/5411839295/profile?topnav=1&wvr=6
傳媒查詢
港大美術博物館聯絡主任張寶儀小姐,電話:(852)2241 5512,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