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
港大「同行計劃 --水面社區流動生活館」明年春季首現赤柱口述歷史新書推廣香港仔漁業及水面社區文化
2015年10月19日
香港大學(港大)於今天(2015年10月19日)舉辦「水面社區流動生活館計劃簡介暨《記憶景觀:香港仔漁民口述歷史》新書座談會」。香港仔是南區歷史最悠久的地區,漁業及水面人生活亦是刻劃香港仔歷史的珍貴寶藏。香港大學「同行計劃」一直致力透過香港仔漁民口述歷史計劃、文化導賞及展覽活動,為南區保存及推廣這些歷史文化。
簡介會上,「同行計劃」的代表與南區民政事務處、漁農自然護理署、漁民及社區伙伴,分享了此計劃保存及推廣香港仔漁業及水面社區歷史的成果,並宣佈將於2016年3月25至29日於赤柱社區會堂舉辦首個「水面社區流動生活館」,亦計劃在中學推行相關的教育活動,以加深大眾對香港及南區漁業歷史及水面社區的認識。簡介會的主禮嘉賓為周大福慈善基金理事紀文鳳女士及港大副校長(大學拓展)蘇彰德先生。
蘇彰德先生在簡介會中表示,香港仔悠久的漁業發展是香港歷史重要的一環,「同行計劃」保存及推廣漁民的歷史和文化,體現了大學保育文化歷史,以及推動知識交流的角色,他衷心感謝周大福慈善基金慷慨資助「同行計劃」。
紀文鳳女士認為「同行計劃」的整個計劃概念,與基金會重視教育、致力為有需要群體改善生活質素及推動社會發展等理念不謀而合。她表示2014年夏天曾參加由港大及香港仔漁民組織合辦的導賞團,深深感受到這計劃不單為香港留下重要的集體回憶,更能讓年輕學生直接參與,令本地獨特的歷史文化得到承傳,感謝香港大學「同行計劃」研究工作團隊努力付出,並祝願水面社區流動生活館計劃日後有更好的發展。
簡介會後設有《記憶景觀:香港仔漁民口述歷史》新書座談會;此新書是「同行計劃」透過研究、資料搜集及訪問,記錄香港仔水面社區口述歷史的成果;座談會由該書作者兼「同行計劃」口述歷史研究員王惠玲博士主持,透過與來自香港仔的漁民對談,與在座人士分享漁民的生活和情感記憶,讓大家更了解香港仔這漁民集散地的故事。
有關新書的簡介,請瀏覽:http://www.jointpublishing.com/publishing/catalogue/publisher/joint-publishing/9789620438219.aspx 。
有關香港大學「同行計劃」
2012年香港大學承蒙周大福慈善基金贊助港幣一千萬元,在2013-14學年正式開展「同行計劃」。此計劃是一項為期四年、於南區推行以社區為本的社會資本發展項目,旨在建立一個以地區為本的社區網絡,協助社區人士累積社會資本,改善社會流動性。計劃強調南區各界人士互動協作,共享資源,達至互惠成效。透過計劃,港大師生協助弱勢社群長遠增強其自力更生的能力。計劃的最終目標是透過大學師生在社區攜手參與,建構一個可複製的社會資本發展模式。如欲了解更多詳情,請瀏覽http://wp.cedars.hku.hk/web/way/2013/10/07/the-way-project/?lang=zh 。
有關周大福慈善基金
周大福慈善基金是由鄭裕彤博士及其家族成員創立的私人基金會,於2012年9月在香港註冊成立,致力與不同的非牟利慈善團體合作,藉著撥款支持慈善公益項目,為社會上有需要的群體提供資源及發展機會,提升個人能力,累積社會資本,期望可推動社會持續發展。
慈善基金資助的領域涵蓋教育、醫療、社區服務及緊急援助等四大範疇。近年,慈善基金積極與國內及香港的學術機構合作,撥款支持人才培訓、學術及醫學研究、鼓勵師生參與社會服務、扶貧助學等。面對社會需求的轉變,慈善基金更撥款支持本地非牟利團體設立社區中心服務,使弱勢群體及家庭獲得幫助,長遠而言,慈善基金期望所支持的項目,可產生深遠的影響和成效,增強社會發展資本。
傳媒查詢:
香港大學學生發展及資源中心袁嘉瑤小姐 (電話︰2219 4861/ 9517 1025;電郵︰[email protected])
周大福慈善基金陳美華小姐(電話:2138 8342 / 90303679;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