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
香港大學每週活動推介(2015年6月6日至2015年6月13日)
2015年06月05日
經綸國際經濟研究院與香港大學合辦「為中國金融把脈」公開講座
今年經綸國際經濟研究院與香港大學聯合舉辦的年度公開講座以「為中國金融把脈」為題,於6 月8日(星期一)舉行,是次活動旨在探討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它的金融體係是否已經準備就緒? 特別對人民幣國際化面對的挑戰和機遇及中國式影子銀行所帶來的潛在風險作深入分析。
香港大學校長馬斐森(Peter Mathieson)及經綸國際經濟研究院董事會主席馮國經為開幕禮致詞。
公開講座發言的嘉賓還包括﹕經綸國際經濟院學術委員會主席及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邁克爾.斯彭思(Michael Spence)、特聘研究員劉明康、匯豐集團總經理及大中華區總裁黃碧娟、前日本銀行副行長堀井昭成(Akinari Horii) 、春華資本集團主席胡祖六、芝加哥大學國際經濟和金融榮譽教授羅伯特*阿利伯(Robert Aliber)及經綸國際經濟院院長歐威廉(William Overholt)等。
誠摯邀請新聞界的朋友參與是次活動。
日期﹕2015年6月8日(星期一)
時間﹕上午8:30 至12:30
地點﹕香港大學百週年校園李兆基會議中心
傳媒查詢及登記:
經綸國際經濟院傳訊顧問吳瓊瑜小姐(電話︰23002748/電郵︰[email protected]);
港大傳訊及公共事務處助理總監(傳媒)徐佩瑩小姐 (電話︰2859 2606/電郵︰[email protected]) 或港大傳訊及公共事務處經理(傳媒)梁菁栘小姐 (電話︰2857 8555/電[email protected]) 。
香港大學「同行計劃 -- 香港仔漁民故事」展覽 探討「水面人」的文化與生活變遷
香港由漁村發展成今日的國際都會,但對本地漁業歷史的研究卻很缺乏。為了讓大眾對漁民,亦即「水面人」的文化及生活有更深入的了解,香港大學「同行計劃」舉辦展覽,透過漁民口述歷史,記錄香港漁民的生活文化和悠久的漁業變遷。
是次展覽將口述歷史配合舊照片、漫畫及視覺設計,讓大家可以分享香港仔漁民的經歷,想像香港仔這個「水面社區」。本展覽由香港大學「同行計劃」策劃,周大福慈善基金贊助,並獲得香港大學研究生堂全力支持,即日起在香港大學免費展出。
學生發展及資源中心將舉行「香港仔漁民故事」展覽傳媒簡介會,並介紹「同行計劃」其他有關認識「水面人」生活的暑期活動。現誠邀 貴機構派員採訪,詳請如下:
日期:2015年6月9日(下星期二)
時間:下午2時30分 至3時45分
地點:香港大學大學道3號研究生堂P3層「Postgraduate Hub」(Rome Café 西餐廳)(地圖)
講者:學生發展及資源中心學生發展項目主任高永賢博士
有關香港大學「同行計劃」
2012年香港大學承蒙周大福慈善基金贊助港幣一千萬元,在2013-14學年正式開展「同行計劃」。此計劃是一項為期四年、於南區推行以社區為本的社會資本發展項目,旨在建立一個以地區為本的社區網絡,協助社區人士累積社會資本,改善社會流動性。計劃強調南區各界人士互動協作,共享資源,達至互惠成效。透過計劃,港大師生協助弱勢社群長遠增強其自力更生的能力。計劃的最終目標是透過大學師生在社區攜手參與,建構一個可複製的社會資本發展模式。
傳媒查詢
香港大學傳訊及公共事務處梁菁栘小姐(電話︰2857 8555 / 9022 7446; 電郵︰[email protected])或
朱曉君小姐(電話:2859 2437 / 9354 389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或
學生發展及資源中心袁嘉瑤小姐(電話︰2219 4861; 電郵︰[email protected])
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展出珍藏 全球最大一批元代景教銅十字
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珍藏的一批979個元代景教銅十字,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一批元代景教銅十字藏品,其中七百多件將於6月10日(星期三)起在美術博物館公開展覽,以配合於6月10日至12日在香港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舉行的「景教國際學術會議」,會議標誌景教傳入中國1380年,以及在美術博物館舉行的講座。(「景教國際學術會議」詳情另見新聞稿)。
展覽開幕禮將於6月10日(星期三) 在港大美術博物館舉行,主禮嘉賓包括東方教會代表Ephraim Alkhas牧師、香港大學博物館學會贊助人Christina Mathieson、香港大學博物館學會主席蔡劉月寰女士。開幕禮由港大美術博物館總監羅諾德博士主持。開幕禮後隨即舉行「何謂景教?」講座,由Ephraim Alkhas牧師主講。詳情如下:
日期: 2015年6月10日(星期三)
時間:
下午5時: 開幕禮
下午5時45分: 「何謂景教?」講座
地點: 香港薄扶林般咸道90號馮平山樓一樓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
景教被視為最早進入中國的基督教派,早於唐代已傳入中國,是漢學研究一個重要領域。香港大學珍藏的一批元代(1272至1368年)景教銅十字,最初由聶克遜先生 (Mr F. A. Nixon) 於1930至40年代在北京出任英國郵政理事時所收集,後由利希慎基金會收藏,並於1961年贈予香港大學。
銅十字在中國內蒙古鄂爾多斯地區鑄造,周邊大小約三至八厘米。展出的銅十字,其中多件混合了基督教圖案與佛教的萬字符,這種基督教混合佛教的風格,亦為景教在中國演化的特點之一。十字四臂始於同一中心,如陽光放射,以迎合“景教”中文譯名的文義,即“光明的宗教”。這批銅十字絕大部分呈十字架形,另外是十字形的動物圖形,有鳥﹑兔和魚形,另有部分為太陽形和幾何圖形。每個銅十字都有獨特的圖形風格,可繫於衣服或腰帶上,作為個人﹑家族或群體的標誌,也可能用作私人印鑒。
另外,港大博物館學會和港大美術博物館將於6月13日 (星期六)舉行「東遊記:唐元代中國基督教派」講座,由亞洲路德宗神學院教務長和歷史神學與新約教授唐健倫博士主講。唐健倫博士是東方亞述教會(即景教)的專家,他將在講座中,追溯至最初在中國出現的基督教,以及其中不為人知的故事。
日期:2015年6月13日 (星期六)
時間:下午3時至4時30分
地點: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馮平山樓一樓
費用:全免。歡迎各界人士參加。
傳媒查詢
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聯絡主任張寶儀小姐,電話:(852)2241 5512,電郵:[email protected]
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展覽:「悠藍青境:羅拔圖•雷古拉作品展」
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與西班牙藝術家羅拔圖•雷古拉携手呈獻《悠藍青境》之作品展,展覽內容則側重於衝破繪畫、雕塑和裝置藝術之間的界限。
雷古拉成於歐洲,並爲亞洲所熟悉。作品貫徹相同的視覺模式,大刀闊斧地運用藍彩及風格相異的元素來創建單一美學和概念性組件。一九六一年生於西班牙塞哥維亞的雷古拉,不時遊走於巴黎和馬德里之間。作品靈感可謂源自其對法國抒情抽象畫家的清賞;對浪漫情境畫家的喚引;及其對家鄉卡斯提亞奇觀壯景的迷戀。他的抽象風景,便是以其自用的形式和色彩來體現自然界的千奇百態。藍彩與視覺深邃的空間感亦常見於雷古拉的作品。空間裡的定位更取決於材料肌理上光線的律動。當色調和質感應運倍增,畫家筆觸之細膩和寬度即無所遁形。
配合展覽,博物館將舉辦導覽、講座、工作坊等活動,歡迎公眾參加。
展覽詳情
展出日期: 2015年6月5日(星期五)至2015年8月23日(星期日)
開放時間:
星期一至星期六,上午9時30分至下午6時
星期日,下午1時至6時
大學及公眾假期休息
地點:香港薄扶林般咸道90號馮平山樓一樓及二樓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
一般查詢:
電話:(852)2241 5500/ 電郵:[email protected]
費用:免費入場
詳情請參閱:www.hkumag.hku.hk
傳媒查詢
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聯絡主任張寶儀小姐,電話:(852)2241 5512,電郵:[email protected]
香港大學人文醫學中心舉辦香港瘧疾歷史展覽
由香港大學人文醫學中心與香港醫學博物館合辦的「熱病: 香港瘧疾史」展覽,探討瘧疾對香港歷史的重要影響。展期由即日起到2015年7月26日,展覽地點為香港醫學博物館。「熱病: 香港瘧疾史」展覽利用多感觀媒體呈現本地歷史記錄和文物,探討瘧疾對香港發展史的重要影響和最終被消滅的過程,觀賞者更可了解瘧疾在現時世界各地的情況。
展覽的開幕儀式特意安排在2015年世界瘧疾日舉行,世界瘧疾日成立目的是引起世界各國對瘧疾的重視並發起防治行動。
「熱病: 香港瘧疾史」展覽
展期: 2015年4月25日至7月26日
時間: 星期二至星期六早上10時至下午5時,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下午1時至下午5時,星期一休息
展覽地點: 香港醫學博物館,半山區堅巷2號
詳細資料請瀏覽http://www.chm.hku.hk/history_of_malaria.html。
傳媒查詢和邀約訪問:請聯絡文學院活動統籌陳卓鈞先生 (電話︰3917 4984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