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
全球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育:香港大學舉辦「海洋生物多樣性、生態及生態系統保育國際會議」(BECoME 2015)
2015年06月01日
會議參加者大合照
香港大學理學院生物科學學院和太古海洋科學研究所(SWIMS)聯合舉辦的「2015年海洋生物多樣性、生態及生態系統保育國際會議」(BECoME 2015),於2015年6月1至4日於香港大學黃麗松講堂進行。來自26個國家約280多名與會代表,一起討論目前國際上海洋生物多樣性、生態及生態系統的最新發現,並探討如何更好的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和漁業資源。
香港海洋生物多樣性─目前仍然豐富,但能持續多久?
香港位於世界海洋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擁有獨特的地質和水文,並為豐富的海洋生物提供了廣泛的棲息環境,如泥灘、紅樹林、沙灘及岩岸等。香港擁有超過34門、近6千種海洋生物,及許多有待確認的物種。然而,我們對許多已確定物種的生物及其生態學仍未了解,其中包括一些受保護及稀有的物種。
香港的海洋環境應用雖然廣泛,卻又充斥著各種相互矛盾,如航運、商業港口和碼頭、海水冷卻、沖廁及排污、養魚、海岸保護以及休閒用途等。這些人類活動與本地海洋生物多樣性的保育經常引起衝突,如物種棲息環境,包括海洋保護區和中華白海豚的棲息地,一直受到人類活動的威脅。目前,這些衝突不斷加劇。本地人口的增長亦需要大量土地及相關基礎設施建設。例如,香港社會正激烈辯論是否應該犧牲650公頃的天然海洋生物棲息地以便建造機場第三條跑道、是否應該於大埔龍尾天然海岸建造一個人工沙灘、甚至是否應該於西貢海下灣海岸公園興建住宅。上述發展計劃與海洋保護之間的矛盾不僅發生在香港,於世界大多沿海城市亦同樣發生。
香港海洋科學家團結起來保護我們的海洋環境
為了探討如何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及尋求可持續發展和保護的方案,超過25名本地海洋科學家於2013年1月成立了海洋生物多樣性、生態與生態系統保育(BECoME)專家團隊。BECoME成員已協助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制定「生物多樣性策略及行動計劃」(BSAP),以回應國際「生物多樣性公約」的要求。BECoME團隊亦獲得430萬港元的項目基金用作研究吐露港及赤門海洋生物多樣性和海洋生態的保護。通過該項目,團隊將建立區域物種的綜合數據庫,並制定沿海海洋生物棲息地的生態調查基準,以確保環境影響評估條例中海洋生態調查的質量。
國際共享:BECoME 2015會議
這次國際會議配合了香港政府推展「生物多樣性策略及行動計劃」及倡議成立多個海洋保護區,滙集了國際和本地專家分享他們的意見,幫助制定有效的應對措施,以保護香港、南中國地區、以至全球的海洋生物多樣性。
這次會議得到香港特區政府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和裘槎基金會的慷慨資助,邀請到22名海外及中國內地的海洋科學家向與會人士(包括學術界、政府及私人機構)分享他們的知識、經驗和最新海洋生物多樣性研究的發展。
這次會議涵蓋廣泛的主題,包括環境教育、人類與氣候變化的影響、生態系統的功能、進化及生物地理學、生物多樣性數據共享及管理、區域和全球生物多樣性的模式、生物多樣性保護策略以及漁業和海洋資源管理等。
更重要的是,會議上設有分組討論環節,國際和本地與會者將討論關鍵問題:減輕氣候變化對海洋生物多樣性影響的方法、全球海洋生物多樣性的評估項目、海洋生物多樣性的數據分享和管理以及有效的海洋環境教育。這次會議將提出一系列的建議和目標,以幫助管理和保護香港的海洋生物多樣性。
有關會議的最新消息,請瀏覧大會網頁:http://www.biosch.hku.hk/become/invi.html。
傳媒如有查詢,請聯絡:
香港大學生物科學學院廖寶燕女士(電話:2299 0803/ 電郵:[email protected])
香港大學理學院繆耀強先生(電話:3917 4948/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