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
香港大學每週活動推介(2014年12月6日至12月13日)
2014年12月05日
“香港作為方法” 公開講座 - 李歐梵、 陳冠中主講
這場公開講座於12月7日舉行,由知名學者李歐梵教授 和小說家陳冠中先生主講,並由馮應謙教授主持,將會為”香港作為方法”國際會議掀開序幕。詳情如下:
日期: 12月7日 (星期日)
時間: 下午3時至5時
地點: 香港大學黃麗松講堂
語言: 廣東話
"香港作為方法"國際會議為不同領域的學者提供平台去討論香港文化及社會在現代全球化下的重新定位。會議分別在12月8日和12月9日於百周年校園逸夫教學樓436室舉行。主題發言嘉賓包括Meaghan Morris教授、Ackbar Abbas教授和陳清僑教授。七場座談會的討論題目包括法例、多重身份、性別/同性政治、電影的虛構性、現代性、社會爭議和公民身分的選擇性。更多資料,請按此瀏覽。
香港大學舉行第九屆李約瑟紀念講座
香港大學香港人文社會研究社與東亞科學歷史基金會將於12月9日(星期二)聯合舉辦「第九屆李約瑟紀念講座」,邀請了愛丁堡大學社會人類學系教授白馥蘭 (Francesca Bray) 作主題講座,題為「男耕女織:李約瑟、女性主義與中國科技史」。
現訪問港大的愛丁堡大學人類學教授白馥蘭負責書寫中國農業史一冊 (1984),她提出了稻米耕作技術在中國文明裡的關鍵地位。近年,更從性別的角度深探技術與文化發展的微妙關係,為思考「李約瑟問題」提出另一蹊徑。去年才上任的李約瑟研究所所長梅建軍教授,為劍橋考古學博士,從古代中國鑄銅的技術探討科技發展的地域文化問題,把中國科技史推進更高層次。港大香港人文社會研究所所長,也是港大李約瑟-毛文奇基金教授梁其姿,目前在建立一個跨領域的國際研究團隊,推動一個有關近代科技如何影響東亞社會形成的大型研究計劃,旨在找出科技在近代物質生活、制度發展、價值建構中的不可或缺角色,與東亞社會在科技創新與使用上的文化特色。
在當今廿一世紀科技發展新時代,也是東亞社會經濟快速發展時代,三位學者在李約瑟一手創建的「中國科學與文明」的基礎上,為中國科技史與東亞科技史研究開創新的一頁。
活動詳情如下:
日期:2014年12月9日(星期二)
時期:下午4時30分
地點:香港大學賽馬會教學樓11樓社會科學學院會議廳
語言:英語
網上登記:www.hkihss.hku.hk/francesca
傳媒邀約白馥蘭、梅建軍教授及梁其姿教授訪問或查詢,請與陳瑞璇小姐聯絡 (電話:852-3917-5901/電郵:[email protected])。
***************************************************************************************************************************************
配合李約瑟紀念講座,東亞科學歷史基金會為各中學老師及學生舉辦另一場演講,並邀得梅建軍教授主題,題為「好奇心與挑戰:李約瑟及其知識遺產」。
日期:2014年12月8日(星期一)
時期:下午5時正
地點:香港銅鑼灣高士威道120號皇仁書院禮堂
語言:英語
報名及查詢:請透過電郵與東亞科學歷史基金會關麗嫺女士聯絡 ([email protected]) 。
蘇樹輝書法作品《汲古融今》展覽
日期: 2014年12月3日至12月22日
時間: 星期一至六上午九時三十分至下午六時,星期日下午一時至六時
地點: 香港薄扶林香港大學孔慶熒樓香港大學基金會議廳(地圖)
歡迎公眾參觀。
在港大美術博物館「因地制宜―兩岸四地藝術交流計劃2014」
「因地制宜 ─ 兩岸四地藝術交流計劃2014」將於2014年11月15 日至2015年2月1日在香港大學舉行,在港大美術博物館展出兩岸四地藝術家的作品,今屆交流計劃主策展人馮博一,以及四地策展人包括吳秀華(香港)、吳方洲(澳門)、徐婉禎(台灣)及苟嫻煦(內地),邀請了十三位藝術家參展,十二組作品包括錄像、裝置藝術、繪畫及攝影等,作品種類繁多,盡顯四地藝家之人文薈萃。展覽詳情:
展出日期: 2014年11月15日(星期六) 至2015年2月1日(星期日)
地點: 香港薄扶林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
開放時間:
星期一至星期六,上午9時30分至下午6時
星期日,下午1時至6時;
大學及公眾假期休息
查詢電話/電郵: (852) 2241 5500/ [email protected]
費用: 免費入場
網址: www.umag.hku.hk/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