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
香港大學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發布「港人對保健食品的認知」調查結果
2014年12月04日
香港大學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分別於2008年及2014年受香港保健食品協會委託進行了全港性的電話調查。
研究旨在評估公眾對香港保健食品的認知。對象為年滿十八歲的香港市民。上一次的調查於2008年9月進行,並作為2014年8月進行的調查之基準,以進行比較。是次調查於2014年8月7日至29日以電話訪問形式進行,並成功訪問了1,053位被訪者。整體回應率為 70.2%。是次調查目的是要了解現時公眾服用保健食品的情況與對相關標籤制度的意見。
服用保健食品的習慣
調查發現,約四成半 (44.7%) 的被訪者在訪問前六個月內有服用過健康補充品,當中以每月個人收入 $20,000以上的被訪者有較多表示在訪問前六個月內有服用過健康補充品。與2008年相比,本調查的被訪者有較高比例在訪問前六個月內有服用過健康補充品。就被訪者服用健康補充品的種類,維他命或礦物最為普遍 (44.0%),其次是中式保健品 (22.5%)、奧米加系列 (17.8%) 及西式保健品 (15.7%)。而所服用健康補充品的功效主要為更健康 (29.5%) 及骨骼和關節 (25.1%),但值得注意的是分別有10.6%及8.6%的被訪者表示其服用的健康補充品沒有好處或不知道其功效。根據推算,本港約有 2,783,000成年人口在訪問前六個月內有服用過健康補充品。
獲得保健食品的途徑及平均消費
就購買健康補充品,逾三成五 (35.4%) 的被訪者表示在訪問前六個月內有購買過維他命或礦物,其次是中式保健品 (19.8%)、奧米加系列 (15.1%) 及西式保健品 (14.0%)。被訪者花費在各種健康補充品中,以中式保健品為最高,每四星期平均花費為 $667.2,其次是西式保健品 ($406.7)、奧米加系列 ($396.8) 及 維他命及礦物 ($390.2)。在訪問前六個月內有購買過保健食品的被訪者中,他們大部份是在連鎖商店購買,相對較少的被訪者在藥房或透過直銷購買。根據推算,本港每年花費在購買健康補充品的總金額約為190億港圓,比2008年的100億增加約90%。消費物價指數 [1] 上升及服用健康補充品的成年人口 [2] 增加能解釋部分導致花費總金額上升的原因。
「1+7」營養標籤制度的意見
逾五成 (51.7%) 的被訪者表示對於現時在香港實行的「1+7」營養標籤制度能夠幫助他們選擇合適健康補充品。但同時有51.4%的被訪者表示「1+7」營養標籤未能精確反映健康補充品的功效及只有兩成 (20.9%) 的被訪者因「1+7」營養標籤而改變購買決定。
監管健康補充品及一般食品的意見
超過九成 (93.8%) 的被訪者對政府應將健康補充品跟一般食品分開監管表示同意。而與2008年相比,本年調查有較高比例的被訪者表示非常同意。在建議設立另外一個不同的標籤制度方面,有逾三成 (31.7%) 的被訪者表示應加入成份與處方的資料、其他應加入的資料包括「效能與功效」 (19.0%) 及「可能出能的副作用」 (14.0%) 等。
註:
[1] 消費物價指數由2008年至2014年上升約20%。
[2] 服用健康補充品的人口由2008年至2014年增加約37%。
請按此閱覽調查報告投影片。
傳媒查詢,請聯絡香港大學社會科學研究中心陳先生; 電話: 3917 1604; 電郵: [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