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
探討香港在職人士的精神健康研究: 認知、態度及行為
2014年09月17日
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受心晴行動慈善基金委托,進行了香港在職人士的精神健康學術研究,探討本港在職人士對精神健康的認知、態度、行為及他們的精神健康狀況,以助了解影響在職人士精神健康的問題及要素,從而營造有利於精神健康的工作氛圍及政策。
研究調查結果由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謝樹基教授及黃蔚澄博士,聯同心晴行動慈善基金副主席趙美仙女士公開發佈。心晴行動慈善基金創辦人及主席林建明小姐亦到場支持,並邀請了一名香港在職人士及貝克•麥堅時國際律師事務所代表作個案分享。
是次研究目的是調查香港在職人士(18歲或以上)對精神健康的認知、態度及行為。調查由香港大學社會科學研究中心於2014年3月至6月期間以電話問卷形式進行,成功受訪者共1,031人。受訪者的工作行業分佈與2011年香港人口普查相若,包括社區、社會及個人服務業(28.1%),金融、保險、地產及其他商用服務業(15.6%),運輸業(11.8%),進出口貿易業、 批發、零售業 (11.4%) 及建造業(11.3%),所有的受訪者均在受訪前一星期工作超過20小時。
研究結果顯示,香港在職人士對精神健康的認知比預期好,他們大部份同意心理治療或輔導都能有效治療精神困擾的問題,而超過50%的受訪者願意與有受精神困擾的人士工作。不過,黃蔚澄博士指出,「香港在職人士的精神健康雖然良好,對精神受困擾的同事亦持有正面的態度,但是他們的精神健康仍然值得關注。在是次研究中,接近1/4的受訪者表示在過去一個月受到情緒低落、抑鬱及絕望等情緒困擾;另外接近1/3的受訪者在過去一個月對日常生活的事物都提不起興趣及感到擔心。而在受訪者當中,專業人員和非技術工人這兩個界別的從業員的精神健康更需備受關注。」
香港目前並沒有關於在職人士的精神困擾問題對社會經濟影響的研究分析。謝樹基教授建議,「若然能參考外國的分析評估,將有助了解在職人士受精神困擾問題而引致的經濟影響,有利制定更多推動精神健康的工作氛圍及政策,從而有效地向在職人士推廣健康的生活文化。」謝教授更鼓勵多些跨部門協作,如學術,企業,非政府組織,對受不同程度精神困擾的人士提供多些支援及機會。
趙美仙女士表示,心晴行動成立了十年,過去一直致力向公眾推廣情緒病知識。可惜,香港並沒有對情緒病人口進行有系統性的統計或縱貫性研究而得出具體數據。在缺乏準確訊息的情況下,令教育及服務工作難以掌握。人才是社會的重要資源,期望社會各界能對在職人士的精神健康問題予以正視。
有關是次研究的主要結果,請按此。
如欲索取更多有關精神健康的輔助資訊,請按此。
傳媒查詢:請聯絡
心晴行動慈善基金林仲岷先生 (電話:3188 4408 /電郵:[email protected])
香港大學傳訊及公共事務處梁菁栘小姐(電話:2857 8555/ 9022 7446 /電郵:[email protected])
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薛曉霞小姐 (電話:3917 1203/ 9267 8877 /電郵:[email protected])。
心晴行動慈善基金簡介 (www.jmhf.org)
「心晴行動慈善基金」為一註冊非牟利慈善團體,於2004 年由曾患抑鬱焦慮症的林建明小姐聯同一班熱心義工成立。根據2001 年世界衛生組織一份報告,全球約四分一人患上不同程度的情緒病;而2012 年另一份世界衛生組織報告補充說,全球超過3 億5 千萬人受抑鬱症影響。抑鬱症已成為較普遍的情緒病,預料到2030 年,抑鬱症將成為許多國家最大的疾病負擔。
普羅大眾對情緒病仍有誤解,令很多患者未能及早接受適當治療,甚至白白喪失寶貴的生命。因此,本會致力推廣情緒病的知識,減少誤解及歧視,令患者及其家屬得到更多諮詢渠道、資源和幫助。
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簡介 (www.socsc.hku.hk)
社會科學學院於一九六七年五月成立,經過四十五年來的迅速發展,學院現已成為全球社會科學領域的領導者之一。 根據2013/14年度「泰晤士高等教育」的世界大學排名,學院分別於亞洲及全球名列第一和三十九。
學院設有五個學系和七所科研中心,提供一個跨學科的研究及協作平台。學院現正推行「社會創新」及「全球公民」兩大主要理念,讓學生可參與海外交流和到海外/本地機構實習,藉此提升學生面對全球挑戰的能力並讓他們作多元化的發展。本學院致力建設一個強大的科研平台,並於以下三個策略性研究領域中獲得國際認可:中國研究;第三部門與公民社會研究;社會與認知神經科學研究。學院的卓越成就獲得社会人士高度認同,學院成員的著作經常刊登於國際學術期刊,同時亦承接多項公共政策的研究合同。本學院在促進知識交流方面扮演著領導者的角色。學院通過公開講座、 學術研討會、 專業工作坊、 媒體簡報、 學生實習計劃、 諮詢服務和研究院課程等,積極推廣海外及本地的學術交流。此外,本學院的教職員積極參與制定社會政策,為政府部門及其他公營機構擔任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