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
「全人寧養社會工作 – 創新研究及社區探索」第二十屆香港國際腫瘤會議 寧養社會工作專業論壇
2013年11月13日
隨着人口老化,患上癌症及慢性病的病患者增多,需要接受寧養及紓緩治療的病人也相繼增加。面對有限資源,醫護團隊要以現今最精確的科研證據及臨床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作出既適當又有效率的臨床護理決策,讓病人需要得以滿足。當患者未能得到適切的服務時,家屬在照顧上容易感到心力交瘁。
另一方面,隨著本港家庭型態逐漸多元,以社區為本的護理模式成為寧養照顧的新趨勢。團體結構、社區討論、共同意義社區決策等在服務推行過程中均有著重要的影響。個人後事規劃上,如何處理網絡遺產 (如社交媒體及電郵等帳號內容) 變得越來越重要。作為病者的家人或醫護人士,我們該如何為病者定立符合他 / 她意願的網絡資產處理方法?另一邊廂,報導相關生死的議題時,傳媒應如何在不影響死者家屬的情況下恰當和準確地報導事實?為增加港人對寧養服務的認識及社區生死教育的了解,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獲李嘉誠基金會「人間有情」香港寧養服務計劃贊助,香港多個知名學術及社工專業組織全力支持,舉辦「第二十屆香港國際腫瘤會議 寧養社會工作專業論壇」,希望推廣及宣傳寧養及紓緩治療,從個人、家庭及不同社區層面實踐全人臨終關懷。
本年度「香港國際腫瘤會議 寧養社會工作專業論壇」的主題為「全人寧養社會工作 - 創新研究及社區探索」,於今天(11月13日)假香港灣仔軒尼詩道15號溫莎公爵社會服務大厦一樓香港社會服務聯會大禮堂舉行,逾四百多位從事寧養及紓緩服務的專業人士出席,當中包括社工、醫生、護士、院牧及臨床心理學家等。透過邀請寧養服務界別之專業人士作出分享,交流寧養及紓緩服務的經驗及挑戰。論壇的開幕儀式邀請了第二十屆香港國際腫瘤會議科學委員會成員;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主任及思源基金健康社會工作學教授陳麗雲教授,以及李嘉誠基金會代表作為主禮嘉賓。
「全人寧養社會工作 - 創新研究及社區探索」寧養社會工作專業論壇共有兩個部份,第一部份為「實證為本的全人寧養服務」,由不同領域的專業人士就多角度(人口老化、兒童哀傷工作、失智者需要等)分享推動關顧化身、心、社、靈的全人寧養及紓緩治療的挑戰和心得;第二部份為「社區寧養運動」,隨著本港人口老齡化,社會對寧養及紓緩服務質素和安全的期望亦不斷提高,病人需要的不再單單是醫療上的照顧,而是希望心靈獲得慰藉,以達至「去者善終,留者善別」的理念。
有關第二十屆香港國際腫瘤會議 寧養社會工作專業論壇演講嘉賓及講題,請瀏覽:http://www.cpao.hku.hk/media/app_c.doc。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致力為社工專業培訓優秀人才,更按社會需求為前線社工提供專題性的訓練課程,藉以加強社工在各項服務領域的專業知識及技巧,近年學系增辦有關「生死教育」、「善終關顧」及「喪親支援工作」課程予社工學生及業界同工,以增強社工對寧養服務的知識,迎接服務的新挑戰。
李嘉誠基金會「人間有情」寧養服務計劃
李嘉誠基金會早於1998年,在汕頭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成立全國首家寧養院,開展「人間有情」全國寧養醫療服務計劃,免費為貧困晚期癌症患者提供鎮痛治療、心理輔導等。迄今,基金會捐助內地和香港共42間寧養院,已逾14萬名癌症病人受惠。基金會在內地及本港寧養醫療服務捐款超過5億港元。
2011年,「人間有情」香港寧養服務計劃啓動www.hospicehome.hk「寧舍」網站,集結科技、公益和社區觸覺的力量,讓大家的關懷祝福突破地點或時間限制,讓有心的香港人不論身在何方,都可以通過寧舍網站為病人和寧養醫護隊伍送上支持及鼓勵,迄今網站已累計43萬瀏覽人次。
「人間有情」香港寧養服務計劃至今:
- 服務超過二萬四千名基層癌症病人
- 培訓超過五百名寧養義工大使
- 超過五萬七千人次接受家居護理服務
- 為病人及家人提供超過四萬五千節心理輔導
- 超過一千六百名兒童接受哀傷輔導
傳媒查詢請聯絡:
香港大學行為健康教研中心高級執行助理蔡佩筠小姐 (電話:2831 5163 / 電郵:[email protected]) 或
香港大學行為健康教研中心研究統籌譚奕君小姐 (電話:2831 5215 / 電郵:[email protected])